2014年04月20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那些斋子里回不去的时光

——寻访清华八斋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陈伊凡   邱伟怡   张晓妍  综合报道   

摄影记者  陈伊凡

(一)明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谓之“明斋”

 

       1948年秋,当北京城即将解放的前夜,在学生宿舍楼117室,十来个湖南籍的学生将手举过头铿锵有力地呐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手掌相握,自愿组成了一个“过共产主义生活”小组,其中的一名成员就是朱镕基,而这座学生宿舍楼就是明斋。

        那段时间,这所可容纳十余人的宿舍里,他们组织读书会,学习从解放区传来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主编油印报《晓露》,旨在向湖南家乡的中学青年传播革命思想。

        在清华刚解放的时候,117室的成员奉地下党的命令,全体突击三天,用红油墨印出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论》等书,以供全校同学学习。

      117室的战友中,就有三位是地下党员,还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的盟员。对他们来说,“明斋117室”,是一面旗帜,是一种追求,而现在,“明斋117室”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印记。

        明斋建成于1930年,是清华改办大学之后的第一幢学生宿舍,又称为“新洋楼”,是由当时在天津基泰工程司供职的杨廷宝先生设计的,与当时杨先生设计的生物馆、气象台和图书馆二期被称为清华的“又一四大建筑”,位于西大操场北端。

 

       明斋的建筑面积4417平方米,南北长85.4米,东西两侧长81.7米。三层建筑,在明斋的四个角上都设有门,主要入口设在两个转角处,中部设置过街楼,便于南北的穿行。宿舍每层有66个房间,每间住2个学生。楼梯间的两侧是公共的厕所盥洗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座“凹”字形建筑见证的历史正如斋语所说的那般气势磅礴。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二天,清华明斋上便出现了闻一多亲笔题写的《满江红》。

        如今的明斋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馆,随着清华文科复兴而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大礼堂前的日晷指针推移了一周,不变的唯有红砖白墙。

(二)静斋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谓之“静斋”

静斋

        静斋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作为清华继古月堂之后第一座女生宿舍楼,静斋自然拥有着别样的传奇。1928年清华开始招收女学生,当时暂时住在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的小庭院内,即古月堂。静斋于1932年建成,坐落于荷塘边上,与明斋、新斋、善斋、平斋等相隔较远,想来许是由于其为女生宿舍,故有意将其与男生宿舍隔开距离。

       以前讲究“男女授受不亲”,静斋的门禁也是相当严格的。1932年静斋建成后,全校女生及部分青年女教师迁入里面住宿。男生和外宾一概不得擅自入内。静斋设有专门的、设备考究的会客厅,但男女生想见面往往也不是很顺利,所以男同学都把静斋谑称为“堡垒”。后来,学校制定了规则,每年校庆当天,开放女生宿舍供校内外男士参观,于是每当这一天,参观者便络绎不绝。

        校刊里出现不少打油诗来描述这种景象:“游人声啾啾,瞪眼望红楼;且跑且卷袖——加油!”而描写参观时间的景象则是:“迢迢银河隔红墙,一过炮台一断肠;何事天公多忌妒,不教织女会牛郎。”也正是因为这种禁律,让静斋能够在曾经的一段特殊时期成为了学生们生命安全的庇护所。

       1936年2月29日拂晓,一群国民党军警约莫400余人闯入清华大学,手持黑名单逮捕清华学生。 到了傍晚,宋哲元派来军队4000人包围清华大学,进行进一步的逮捕。这时被斯诺成为“中国的贞德”的陆璀就躲在静斋。军警欲强行进静斋搜捕,被静斋舍监蒋恩钿(五级外语毕业,1935年回清华任助教兼静斋舍监)严词拒绝,“清华校规,楼内住女同学,任何男性不准上楼,警察也不例外。”陆璀得以逃脱,后被斯诺先生送至前门火车站去上海参加全国学联工作。

        如今的静斋被重新粉刷成为了办公室,新粉刷的白墙掩盖了当年红砖墙的沧桑模样。只有门口古旧的灯,偶尔地用昏黄的灯光诉说着尘封的往事。

(三)善斋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谓之“善斋”

善斋

        “你好!我叫梁从诫,历史系新生。”

        “周承恩。”

        “太好了,我们被分到同一间宿舍。以后多多关照啊!”(当时的宿舍是两人一间;周承恩、梁从诫皆为1950届清华大学历史系学生。)

        那时的周承恩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这个精神爽朗的男生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长子,而他们将在同一座斋子里渡过两年的清华岁月。

       1950年夏,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第一次统一招考新生,在历史系新生接待站旁,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提着自己的行李箱边聊天边往善斋走去,从此,在善斋二楼的这间宿舍里,两个青年渡过了两年的时光,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他们又一同转到北大历史系,依然延续同班同室的情谊,只是那时同室的室友已经增加到了8人。

       善斋于1932年建成,由Carl L.Anner设计,面积为2202平方米,呈“一”字形排布,主入口居南向正中,进门正对大楼梯,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室内空间特色。东西向五段式划分,左右段各有5根装饰派风格的立柱。

        如今的善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公楼,清华大学绿色办公室也在里面。推开门正对着的便是马克思的雕像,给这座斋子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四)平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平斋”

平斋

(五)新斋

“大学之道……在新民”,谓之“新斋”

新斋

       午后的空气奥暖,嫩桦叶散着香气,平斋门口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晒着太阳,旁边一个稍年轻的妇女正拿着蒲扇为她驱赶园子里那些肆无忌惮的蚊子。走进平斋,墙上横七竖八地贴着小区水电收费信息的告示和租赁广告,左边楼梯扶手上剥落的漆暗示着这座斋子已经有些年代。径直走进去就是住所了,悠长昏暗的小道很挤,空气是湿湿的,发霉的气味,小道的一边第一间是公共的盥洗室,然后就是住户入口,一边放满了各种杂物,老式的五斗柜,老式的衣橱,旧的锅碗瓢盆……不知是谁的狗闻到了人味挠着门狂吠,进门右边是另一条单边走道。

        平斋位于善斋后面,也许就是这个稍稍隐蔽的位置让平斋成为了如今唯一保留为住所的斋子,门前石板路上的荒草给这所斋子平添了几分住所的静谧,平斋之名来自《孟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语,也许也是为了遵从这一句话,将平斋保留为了宿舍,让几十个住户在这里修身,齐家。曾经,电机系大二的学生大多居住在这里。

        明斋旁边便是新斋,两株青松屹立门口,四季常青。曾经的新斋,寓意为“在新民”,曾经在这里一走出过许多大师,钱伟长曾经就住在这里。而今的新斋,被赋予了“人文日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斋的门口摆放着一块大石,上面用绿色的漆描刻着“人文学院”四个字,时刻提醒着这所斋子的所有权。如今在这里办公的有主要一部分人文学院的教授们(还有一部分的办公地点在文北楼)。

        新斋和平斋均建于1935年,由天津基泰工程司负责设计修建。新斋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平斋建筑面积2759平方米。新斋和平斋均为“工”字形平面,中间为楼梯间、盥洗室、值班室等辅助设置用房,上下段为宿舍,采用北侧单边走道的格局。建筑立面东西三段式,中央南向正入口。

        现在的平斋,保留着曾经的那份古朴和简单的生活气息,而如今的新斋却已经被粉刷一心,承担了新的使命。正如冯务中教授在他的《清华八斋》中写道:“无论是何种‘新’,恐怕都不是一种自根自源的东西,它必然是其来有自的,就像新清华是源于老清华、今日之新斋源于昔日之新斋一样。其实我们无论如何求新求异,都是跳不出‘历史’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的。我常常想,新斋,这个曾经在解放前住过钱伟长等清华学生、在21世纪住过清华博士的地方,也许就是清华大学文科大业‘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起点。”

(六)诚斋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谓之“诚斋”

(七)立斋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谓之“立斋”

立斋

(八)强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谓之“强斋”

强斋

        最后这三座斋被成为“后三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1年和1952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缺乏专业人才,便与清华联合办了“银行专修科”以培养专业人员。为了方便学员上课,便在清华园建了三座宿舍供学员使用,这就是强斋、诚斋和立斋的由来。诚斋和立斋紧挨着逸夫馆,笼罩在绿荫下,是当年建筑大师梁思成提议保留大屋顶风格的古建筑。强斋坐落在工字厅通往荒岛的路口处。1952年诚斋、立斋和强斋同时落成。设计单位为清华大学技术室,也就是当时的基建处。同时期在清华落成的建筑还有新航空馆、西大饭厅、一教和西阶教室等等。如今,诚斋和立斋成为了国学研究院、饮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办公所在地。

 

附文:
       清华八斋之所以为“斋”,取自《中国文化辞典》的解释,为“古代用以表示幽居的一种房屋称呼。原意为古人在祭祀和典礼之前的一种清心洁身的准备,以示虔诚。后引申为能够使人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的幽静处所”,以宿舍为斋,自是体现其幽雅清静,宜居宜思宜学。

        最初建成的时候,这几座斋子并不存在像现在这么典雅的名字,而是叫做“几院”“几院”诸如此类番号式的名字,这和今日清华的一号楼、二号楼等一样,都是一些缺乏文化品味的泛泛之称。也许当时的校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1935年学校第九十六次校评议会决案。决案中决定:“……4、四院改称明斋;5、五院改称善斋;6、六院改称新斋;7、七院改称平斋;8、女生宿舍改称静斋。”

        八斋分别为明斋、善斋、新斋、静斋、平斋、诚斋、立斋和强斋。“前五斋”(明斋、善斋、新斋、静斋、平斋)均建于解放前,即1930年至1934年期间,都是当时的学生宿舍。1952年,清华进行了院系调整,兴建了“后三斋”(诚斋、立斋和强斋)。悠悠几十载,这些斋子如资深的老者,坐看园子里的人们来了又走,细数着紫荆花开了又谢几度春秋。

        如今清华的宿舍楼早已没了那么些典雅的称谓,问及清华所住之处,大都大手一挥“紫荆公寓XX号楼”是也,远不及曾经那些“善斋XX号”“明斋XX号”听起来文气荡然。

        如今的清华也兴建起了许多新楼,东门附近一幢幢现代感十足的建筑,还有百年校庆修建的新清华学堂和人文社科图书馆自是气势恢宏,但最受喜爱的仍是荷塘二校门附近那些个红砖旧瓦的斋子。纵古旧,纵昏暗,却有故事,蕴含历史的沧桑与深情。轻声走进平斋的老楼道,仔细倾听,仿佛还能听见砖墙逢中低语着往事,在这里,曾住过一批批清华学子,他们早起便奔向图书馆,埋头苦读,下午四点半一同去西大操场跑步踢球,夜晚卧谈心中理想……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天性》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境界思维: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