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经济学家,鑫星伊顿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 《投资学-挖掘财富之谜》《热点行业分析与项目选择》《金融与佛法》《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10月18日    金岩石 博客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股市有牛熊周期,还有波段性涨跌,如潮汐和海浪。最原始的投资理念很简单:低买高卖,之后才有了不同的理论和投资风格。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和地区股市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才开始研究股市波动的外部冲击,于是就有了本文的话题:股市涨跌与跨境资金流动。

根据大摩指数基金的分类,全球股市分为发达市场(DM)和新兴市场(EM)两类:发达市场23个,新兴市场24个,总市值排名前5的新兴市场为中国A股、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巴西。相比之下,中国A股市场开放外资进入是较晚的,新兴股市在开放外资进入后,市场波动性提升,载入史册的新兴市场“股灾”有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和泰国。

从2014年11月17日开启“陆股通”以来,俗称“北向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就有了统计。截至2020年9月18日,北向资金累计流入1.1万多亿元,持有A股总市值达到1.96万亿元,简单计算,净收益近8500亿元。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占每日两市成交金额的比例平缓上升,绝大多数交易日的两市成交额占比超过10%,近期超过13%。

北向资金的主流投资行为并非人们定义或期待的巴菲特式长期持有,而是华尔街的主流模式——长期交易。长期持有的比例约占A股总市值的2%~3%,长期交易占两市成交金额的比例从两年前不到5%提升到近期的11%~13%。未来3~5年,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的金额或将达到两市成交金额的20%以上,成为中国A股市场涨跌的主要外部性因素。

我曾经讲过,现代股票市场的公允价值是在五维空间中形成的,可分为基本面、技术面、情绪面、政策面(货币量)4个层面,再加外部性因素。由于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美国股市暴涨暴跌,我称之为“大震荡(Big Shock)”,道琼斯指数在半年内经历了暴跌近40%后又暴涨逾60%,全球股市为之疯狂,中国A股也不例外。然而更重要的不是短期性外部冲击,而是中期(3年左右)的结构性冲击。

新兴股市开放,外资流入流出,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估值大幅度提升,跨境增量资金推波助澜,市场情绪的“助推”机制会在短期内推升“非理性繁荣”,再形成“断崖式下跌”。如1987年中国台湾股市突破1000点后,迅速飙升4~5倍之后腰斩;泰国股市暴跌之前暴涨逾7倍,等等。

新兴股市的崛起有两大背景,其一是全球化市场进入“动荡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二是上世纪90年代后股权投资的产业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分离。这两大背景是新兴股市高风险的源头,也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成长动力。股票投资市场的内在价值是风险,外在表象是波动。投资人要善于经营风险,在波动中发现趋势价值,在趋势中兑现波段价值。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新兴股市投资的不确定性都在强化,外部性因素的影响力更是与时俱增。

历史上,从新兴市场成功升级为发达市场的国家只有日本。回首以往,1989~1992年日本股市和楼市的暴跌是日本经济转型升级的里程碑,也是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以史为鉴,A股将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走向成熟,新一轮牛市或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在震荡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波段上升,砥砺前行。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金岩石课程
金岩石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