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9日    知乎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整个房地产行业从一开始的少量房地产商从业开始,供应量逐步增加,房价也以较缓的速度上涨;然后发展到房地产行业普遍上涨的火热繁荣状态,随后开始走下坡路。

在这个下坡路的过程中:

首先第一阶段,我认为房地产会进入一个缩量上涨的模式,即房产总的供应量在下降,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这个阶段除了房地产商会主动缩减供应量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房地产商破产,破产后留下的烂尾楼有些会被接盘继续下去,但有很大一部分变成银行的坏账,挂在那儿了,不会进入市场。在这个阶段,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实际上已经停止上涨了,但也不会出现暴跌。其衰败形式表现为,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衰败是以小开发商破产、转行、大开发商从小城市收缩,专注大城市市场。实际上这个过程已经发生了(所以也不算是我的预言),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大城市从二三线城市抽血。这里我说的一线城市不仅包括北上深,还包括一些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

第二阶段:二三线城市的血被抽空后,北上深开始抽一线城市的血,而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开始抽边缘地段的血,这个阶段依然以一些开发商破产,城市边缘地段新开楼盘减少,总供应量下降为表现,一线城市的边缘地段房价不会下降,或者说不会很明显的下降,更谈不上房价暴跌崩溃。这些边缘地段依然像第一阶段的二三线城市一样,表现为一种停滞。这个阶段目前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所以可以作为判断我观点的一个预言,如果这个预言错了,那我后面说的东西自然都是扯淡。

第三阶段:包括北上深的边缘地段房价都停止上涨,房地产商相互并购合并,房产供应量急剧减少,房价上涨的地段仅限于北上深的地铁口、学区房、城市中心等非常核心的地段。

第四阶段:应该说没有第四阶段了,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由于核心地段的土地非常稀缺,再往后房地产市场就陷入停滞了,房价依然没有下跌。但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是不可能的,以下几个因素会导致房价崩溃。

1、有人故意砸盘,不需要多少钱,至少对于曾经非常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不算多大的资金,故意砸一下盘,房价瞬间就崩了。因为推动上涨的成交量仅限于北上深和极个别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很容易被砸下来。而且有些人是有动力做这个事情的,比如帮银行解决了某某楼盘的坏账问题,只要能让放贷银行行长避开国有资产流失的困扰,获得廉价弹药不是问题,砸盘的同时就能赚钱,最后跌过头了还能捡一堆廉价资产。

2、银行背不起坏账了,主动清算不良资产,也会放出一批房子来,在第三阶段以后做这个事情,很容易导致房价崩盘。

3、经济衰退,目前大的经济形势不好。前面我已经说过深圳房价上涨的原因了。如果经济继续下滑,深圳那些新兴企业和金融公司一样躲不过,他们雇佣的那些高收入人群必然流失,人家没必要丢了工作还呆在生活成本高的地方,就算留下来,也没工资付按揭。人走了,刚需没有了,光靠投资有什么用,投资房产的人自己和自己炒么?我不清楚推动北京上海房价的内因是不是和深圳一样,但想逃过经济大环境的约束,可能性不大。

现实里,各个阶段不可能划分那么清楚,而上面提到的负面因素也不可能最后才爆发出来,我认为在第三阶段,这些因素就会开始发挥作用,导致房价开始跌。应该说,这些因素其作用的时间越靠后,房价暴跌得越厉害,反而是提前发作,房价跌得更慢,甚至可能缓慢停止在较高位置(特别是遇到国家拼命印钞票的情况下)。

所以,我没法说房价能涨到多少,或者涨到什么时间,我认为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北上深的房价都出现分化,地铁口、学区和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房价还在涨,而其他地段房价停止上涨,或者涨得特别缓慢,那就意味着房价要崩了。不要去看那些所谓的平均房价,要去城里转一转,看一看,看看城市非核心地段的房地产是否陷入停滞状态。没那么多空闲时间的人,可以考虑今年下半年,比如9月份或者更晚一点在北上深的城里玩一圈,我是觉得今年经济形势会比较差,下半年很可能爆出点问题(没啥证据,只是单纯的感觉),到时候可以看看房地产行业会不会有相应的表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