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36氪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上周二,我在帕罗奥多(Palo Alto)的米其林餐厅 Bistro Elan 和一个朋友一起吃晚餐。后来我去找 YC 联合创始人 Paul Graham 和 Jessica Livingston 时,他显得极为轻松,估计是因为把日常业务交付给 Sam Altman 管理的原因。我们一起聊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餐厅。那天晚上,我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浏览过 Paul 的博客,于是决定花点儿时间研究下,通常他的博客长且十分有料。“注定要走向死亡还是能够持续生存” 这篇文章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不仅让我深思。

  他在博客中写道,“如果公司能够持续生存,我们可以讨论下他们雄心勃勃准备做的新东西。如果公司注定要走向死亡,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下该怎么拯救它。” 如果用达尔文的方式来考虑创业公司和它的生命周期。就像他圈出的那样,“与其太迟问它会走向死亡还是能够持续生存, 不如早点儿开始问。”

  我可能会重新给自己提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终结在极度绝对的事物上?

  从个人经验来讲,当初创公司和创始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错误的东西上,事情就开始变得特别严峻。

  你只是个人需要一个产品或服务,但在市场上却难觅其踪迹,因此决定为此做点儿什么。有些人称之为 “挠痒痒”。你对这个想法异常热衷,也会将其付诸实践。你看到市场契机,决定追逐它,即使原因并不是个人化的。

  以上三个也被称为创业契机。有时在你挠痒痒的过程中,事物本质和市场契机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有时候思虑周全,却不知为何就失败了。

  这不是最终原因,但感谢上帝,起码这些原因不会包括某种废话,比如 “我不想再为别人打工了”。相信我,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为某个人工作,除非我们是 Richard Branson 或 Mark Zuckerberg。再说了,要是你的创业公司没成功,又有人雇你,最终你还是为某人工作。

  你创造产品,把它变成公司的动机希望最终可以挣钱。有些人很自然地去做这些,有些人则决定加快进程。你也许听过 “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老话,所以你投资自己的时间。或者你可以用钱(融资)来买时间(也就是加速),在快车道加速,从而让你的产品构想正式进入产品生产阶段,那生意就飞速发展了。

  不幸地是,现下高科技产业公司都对融资和估值这些太过迷恋。如果你最终不能做成生意,那估值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不能从生意或产品中赚得真金白银,那这些金钱数额又有什么意义呢?

  公司没有专注在正确事物上,反而为估值和融资金额庆祝。做生意需要快速增长或者在短时间内获利。从另一方面来说,你未来应该获利,公司也应该存在毛利率。公司越早进入盈利状态,它就越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换句话说,如果你确实是个企业,一个企业(而不是一个项目),你至少可以避开 “注定走向死亡” 的状态。

  当失去绝对真心喜爱的东西后,我吸取了教训。当然,这还包括了将近 25年 观察世界级企业家所获得的经验。

  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公司?你需要通过夯实基础。比如你的产品到底有多棒,人们是否会为此买单,最重要的是,会有多少人为此买单?最终一个生意的真正价值是你真正赚到的真金白银,而不是一些你必须从投资者或竞争对手中获得的估值随机数。

  我们拿 Uber 来举例好了!暂时忘记其 510 亿美金的估值。如果 Uber 今天离开市场,估计得有上百万人抱怨并缅怀它。换句话说,Uber 就是一个上百万人会打开他们钱包的产品。我曾 Uber 的这些天才们打过交道,没有人会谈论他们一千亿的估值。反而很少有人相信这个说法。

  Airbnb 联合创始人 Brian Chesky 曾经说过很多次,他在很长时间内不能找到一个支持他想法的人。现在就算他做成了,我记得公司还在为取得媒体关注挣扎,除了我曾经的旧报道。我们相信协作消费,不论是 Brian ,Joe Gebbia 还是 Nathan Blecharczyk 都未曾讨论过估值这没意义的事情。估值是生意做得好的一个外在表现,就像你的旅行暂时休憩地。当你发现它的政治性以及不寻常,我几乎可以确定当 Airbnb 离开后,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集体抱怨声,这些声音响亮到致使我们头顶的神灵在沉睡中都会颤动。

  我挑选 Uber 和 Airbnb 作为例子,是因为他们也是陷入对硅谷独角兽公司和估值无意义迷恋的孩子们。但是大多数人忘记他们是外行,在互联网领域获得如此规模,却无法与 Facebook 或 Google 媲美。仅看估值,并把它作为成功的标杆,是在玩火自焚。

  关于把估值与建立伟大公司对立起来的想法也会带来泪水,这会把公司从存在风险的 “走向死亡” 立马推向” 很快灭亡”。每个创始人都需要记住的是,最终他们想要公司茁壮成长而并非只是存活的话,就不要依赖于融资,这也是唯一能保证公司持续发展的密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