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6日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芮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段子已经不算段子了,而吹起猪的那些风里有一种风叫VC风,特别火。”刚刚加入一个新成立VC团队的人士如此戏言。

在全民创业项目中,互联网金融不算“一枝独秀”,但是不断“出墙而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继续爆发式增长,VC/PE的投资则是遍地开花。

有观点认为,创业项目有泡沫,投资需谨慎。不过,在多数投资人眼中,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总共发生了2024起可披露的融资事件,而这些钱都投向哪儿呢?以经纬创投为例,其发生的超过100起投资事件中,17%发生在了O2O领域、16%在企业服务领域、13%发生在交易平台、10%的投资分布在与电商以及移动电商相关的领域,垂直社区及互联网金融分布比例分别为8%,剩余的36%则较均匀地分布在医疗、游戏、互联网教育、硬件、新内容等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地位似乎还不足以完全显现,清科研究报告披露,2010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共有291起投资事件,其中,2014年发生了193起,而毋庸置疑的是P2P的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占行业总案例数比例也较高。清科认为,2014年是全民理财觉醒的一个完整年,P2P备受VC/PE看好。

那么,现在呢?在已经走出盛大资本、自己创业做细分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陶石资本创始合伙人叶蕙芳看来:“实际上,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P2P只是切入了债权类的一小部分,从各个细分垂直行业看还有很多机会。”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叶蕙芳表示:“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多的潜在机会,不过目前看P2P已经一片红海了,其他细分邻域都还有很大前景。作为食物链最上层的金融,一定会有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公司出现。”

在经纬创投的观点中,未来还会持续加大对生产金融产品公司的布局。具体关注特定人群分期消费潜力较大的、理财模式多元化的、互联网证券类创业公司,如社交化投资等方向。另外,负责互联网金融投资的IDG投资与研究的顾凌云认为,互联网金融今年在三个方向有广阔市场空间——大数据征信、资产证券化和虚拟货币。

对于今年不断涌现出新机会的互联网保险,叶蕙芳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切入最弱的地方,项目数量相对于其他细分邻域少,充分得到认可的凤毛麟角,这和整个保险行业监管较严、门槛和对资源的要求都很高相关,而目前颠覆性创新的较少,大部分还停留在渠道销售层面。”

很多创业者都对天使投资人如何选择项目兴趣满满,作为早期失败率较高、也可能“一炮走红”的天使投资到底看什么呢?

在叶蕙芳看来,投资的时候关注的最主要的是团队,其中,团队的人品非常重要,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出现,而最基本的是团队的执行力及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未来要切入的这个细分市场的深入思考,有沉淀、有见解。

此外,切入的模式不能是一片红海,而是对传统金融产业能带来变革和创新,能解决用户痛点并提升运营效率的模式。比如P2P,对早期投资机构来说,现在新成立的P2P公司获得投资就相对困难了。

她还表示:“互联网金融从各个细分垂直行业看还有很多机会,团队如果能找到撬动的切入点,同时自己对产品有规划,对用户需求的解决有竞争力是能够拿到投资的,这需要有深刻的想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对于未来的趋势判断、价值观和我们的理念是否吻合。”

和对创业潮是否有泡沫有同样担忧的是,天使投资是否有泡沫也是业界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在多位天使投资人眼中,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启程。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的公开观点是,中国的VC/PE行业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如今才刚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经过房地产“黄金十年”对社会资本的虹吸之后,巨额的资金在过去两三年中开始纷纷涌入VC、PE市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