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1日    钛媒体 作者:戴乐习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上门家教O2O Uber模式是不是更靠谱?

在线教育领域的第一批先行者们,希望把学生和老师拉到在线平台上,远程授课。而实际上,教师、医生、律师这三大群体是最难直接迁移到线上的,因为求学、就医和寻求法律援助,这些都是典型的“场景消费”,更大的市场依然在线下。不过相比医生和律师,教师这个群体更早进入“自由职业”范畴。于是,“教育O2O”的概念成了新一轮爆发,资本也开始向上门授课“家教一对一”创业模式倾斜。

资本有多热?来看看今年以来的融资:今年3月,专注上门授课的平台“跟谁学”(genshuixue.com)宣布获得了A轮融资;6月,家教O2O平台老师好(5teacher.com)近日宣布,已于去年11月获得近千万美元A轮投资,海纳亚洲创投(SIG)参投;主打基于地理位置派老师的“轻轻家教”也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请他教”也在差不多时间宣布完成了A轮融资,这个平台上除了囊括K12教育的基础学科辅导,还包括出国留学培训。

大量创业公司切入家教一对一切市场,甚至连公司名字都起的好像约好了似的......和所有上门服务O2O一样,家教O2O市场上也出现了两种创业模式:滴滴模式和Uber模式。哪一种模式更适合中国人? 先从行业两大痛点说起:

痛点一:如何实现“匹配”

学生找教师、类似患者医生,归根结底是一个“匹配”问题。匹配问题的本质又类似“滴滴模式”和“Uber模式”之争。中国特色的家教市场以K12为例,往往是师资资源更稀缺,师资规模小于用户规模,所有平台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找到好老师。

比如“跟谁学”的逻辑是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甚至还能找到上门教你学舞蹈、学烘焙的兴趣类教师;而以“老师好”为代表的平台,平台同教师的捆绑程度更高,推荐教师的机制也是Uber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只要发出需求、详细描述你的需求,系统平台就会根据教师库的资源来自动给用户推荐“合适”的教师。

不是自己找,而是系统匹配?对于为什么采用Uber模式,“老师好”的创始人李晓滨是这样判断的:

“教育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风格与学生的接收方式、性格喜好等融洽关系建立的过程,相比一些较为粗放的大平台经营模式,‘老师好’采用的运营体系更接近于‘Uber’模式。除了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匹配之外,更通过建立完善的‘老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经过科学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价格体系进行最精准、最优化的教与学资源匹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产品上来看,滴滴打车的平台模式显得更“轻”,海量教师的路线或许更容易在前期获取用户数量;而专注在K12模式的教辅培训则更加垂直,也注定要走比较“重”的路线。

教师是“马太效应”最显著的一个群体。相比“找到一位老师”,如何找到质量有保证的老师似乎更接近用户的痛点。“老师好”O2O教辅希望做的是一套盖线上线下,完整、科学的聘用标准和运行机制。包括线上资质审核、线下现场考核、教学质量现场跟踪、线上互评在内的四重标准与机制有效运行,去伪存真。

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数平台做的类似“大众点评”,把选择权利交给用户。不过,用户的判断力和平台的审核,哪一个更靠谱呢?别忘了,教育服务绝对和“打车”这种无差异化的服务不一样,用户要的不是服务效率(更快抢单)而是服务质量。

痛点二:如何圈住教师资源

类似“跟谁学”这样的品类大而全的平台,瞄准的痛点是“找不到好老师”;而还有一类创业模式,瞄准的痛点是“传统机构压榨”,比如老师好(5teacher.com)。

“老师好”CEO李晓滨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传统机构在品牌和规模上更具优势,但切断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连接,压榨老师原本应得的利益,也让学生和家长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辅服务。初高中教辅培训的广告随处可见,而教师资源往往附庸于传统机构。

李晓滨做了十多年传统教辅,他很清楚这样的现状:培训机构房租大概占成本20%以上,市场费用大概占15%以上,这种成本平摊到每个课时里面是非常高的。比如在北京市场,家长付出的辅导费非常昂贵,高中年级一对一辅导的课时费基本都在300元/小时以上,但传统辅导机构给到老师的报酬不会超过100元。

能不能“把利益归还老师”,最终就是决定家教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按照“老师好”的模式,将课时费收入几乎全部支付给授课老师,口碑越好的老师收入必然也会更高。目前“老师好”平台截止5月底已经注册了3万多名老师,周客单量5万单,客户续费率更是高达90%以上。

通过市场化运营,将利益归还给老师,更有利于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做教育服务,相比生活服务类的O2O,用户群体对于服务品质更加敏感。

不过,垂直化思路的创业模式资源只能向单一领域倾斜,很难在其他服务品类上同等复制,比如K12、比如留学服务、比如兴趣教育。

在垂直领域建立教师资源库,相对于“人人都能当老师”的全品类平台,必然是一个艰苦活儿。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