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1日    北京晨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创业这件事已经成了大生意

创业火了,火得史无前例:原先仅是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几乎每个有志青年,都想借这股浪潮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哪怕最终一败涂地也无所畏惧。而跳进这场创业大潮中的创业者们发现,迎接他们的是各种热情的邀约。一大波致力于为创业服务的人们和资本们,正在急迫地寻找创业者——抢占了现在的创业者,也许就是抢占了未来——以至于“创业者都快不够用啦”。

“我们创业吧!”

狂热的不仅是初创者,“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去前线战斗。”

“哪天咱们好好聊聊,我手里有几个比较成熟的项目,咱们一起创业吧。”接起电话,温凯的内心充斥着一股莫名的冲动和激情,身为小白领的他虽然心里清楚,也许自己并不适合创业。

“咱们一定要顺势而为。”电话那一头继续说,“现在国家鼓励创业,不创业岂不浪费了?即便是失败了,咱们最起码也算年轻过。何不就此博个未来?”

温凯说,一周下来,这已经是第4个人找他聊创业:无论是否有项目,也无论项目是做金融产品还是卖毛巾,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谈论着自己对创业的想法。而身边已经创业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做麻辣小龙虾还是卖奶茶。“我们创业吧”,已经成了他最近听到最多的句子。

不仅如此,就连曾经身为红杉资本副总的胡丹,也从投资人的角色,转变成为创业者。“以前只能看着别人创业,有点手痒,也有点羡慕。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去前线战斗。”胡丹尽管此前成功投资了聚美优品等多个项目,在圈儿内也算是颇有名气的年轻投资人,但当创业浪潮来袭,他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也许未来我还会做回投资人,但至少现在我正在为自己的创业奋斗。”

创业者本身就是商机

“孵化器越来越多,感觉创业者都不够用了”

与上世纪80年代创业相同的是,激情依旧;与那时不同的是,创业者并非独自承受着一切。今年,政府出台了众多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从教育到工商再到财政,被一项项优惠政策刺激的并不仅仅是创业者,还有那些拿着大量资金的投资人。

“创业者本身就是商机。”一位资深投资人向北京晨报记者坦言,现在有很多服务于创业者的孵化器,他们的加入,不仅让创业逐渐变成了优质项目的市场,也让整个创业形成一种生态链,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创业者享用。

刚从低谷走出的房产商就是其中一分子。从潘石屹到毛大庆,从创客到you+再到超级蜂巢,一处处一栋栋为创业者而搭建的社区正在崛地而起。而来自you+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间创业公寓,都有10个创业者报名入驻,让越来越多的资金大佬看到,这里的潜力无限。

巨擘们的大量涌入,助推着创业浪潮向前进,但火爆背后的隐忧也初见端倪。“孵化器越来越多,感觉创业者都不够用了。”一位投资人向北京晨报记者感叹着,尽管现在创业者众多,但拥有资金的平台、投资人也不少,而优质项目就那么多,如何吸引这些项目来自家孵化,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

适当的泡沫是好事?

“现在可以保证好项目一定能够拿到钱”

火热的背后是泡沫,这已经成了金科玉律。创业也是如此。软交所总裁胡才勇表示,创业已经初显泡沫,业界对此也了然于胸。

“中国的创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现在很多创业企业A轮融资估值偏高,多家投资公司去抢一个项目,估值虚高的情况已经出现。”胡才勇向北京晨报记者举例道,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估值就已经偏高;而一些O2O的项目,有两三个门店估值可能上亿。“现在资金热情很高,也许未来中国大妈也会把钱放到投资基金里面,供创业者使用呢。”

尽管如此,在胡才勇看来,即便是创业泡沫已经显现,但并没有到达严重的地步,适当的泡沫或许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反倒是好事一件:毕竟现在可以保证好的项目一定能够拿得到钱,一改前几年“好的项目同样没资金”的窘境。

“如果现在项目连很少的钱都拿不到,那只能说是能力问题了。”曾为投资人的胡丹表示,他对创业极度乐观。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能拿到资金的项目占比也只有5%到6%。在胡才勇的内心,其实他并不鼓励大学生创业。“从投资角度来说,风投更喜欢投资那些有工作经验或者创业经验的人,哪怕创业失败的经验也可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