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8日    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一、投行思维的意义——要做资源配置者
1、世界上有三类人:
第一,资源所有者。其实,资源是谁的不重要,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
第二,资源配置者。在人类物质生产生活中,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工作,或称资源玩家。
第三,资源出卖者。这类人本身就是被配置的资源或资源载体。
2、这个世界,看透本质的人,都是在玩资源配置的。政治家没有本钱,却可以动用全国资源,甚至影响全球资源流向;金融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运用少量资本,就可以借助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所以,资源名义上都是人民的,实际上都是资源配置者的。看一个人能量多大,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
二、投行思维的本质——宏观资源配置
1、概念(动态角度)——引导资源投向:从国家、产业、到企业。
资源配置,个人理解为推动资源投向最有配置效率(利润率)的地方。空间上,表现为引导资源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按先生的话说,资本逐利,资本围绕资本增值率而流动,资本使用效率牵引着资本形成。投行思维的本质是宏观资源配置(国家、产业、地区、企业)。项目、个人等微观领域资源配置则是运营层面的事情。
2)精髓(静态角度)——结构重组
投行思维的精髓是结构重组。结构重组,即对资源的种类、数量等时空分布进行调整,产生由“石墨”到“金刚石”的增值效果。宏观重组,是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资源重组,比如国有经济重组;中观重组,是某行业或区域内部的资源重组,比如电力行业整合、上海地区资产重组;微观重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即投行业务中的并购重组。
三、投行思维的结构——五大要素、两种结构
1、五大要素
1)金子——可以取得丰厚资本回报的价值洼地
2)地图——取得丰厚回报的操作方法
3)自行车——金融技术、牵线搭桥等中介服务
4)你——客户或战略合作伙伴
5)我——投资银行家
2、两种结构
1)中介服务结构
即:我知道哪有金子,知道路(地图),忽悠你过去抢,卖给你地图和自行车。
比如,投行家会为客户描绘产业整合后的美好蓝图,鼓动客户实施并购战略,并为其设计交易结构,提供私募融资服务。
2)投资控股结构
即:我知道哪有金子,知道路(地图),忽悠你跟着我,给我自行车,我骑着去抢,分给你一点。
比如,一个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设计了一个宏伟的商业模型和实施路径后,便开始寻找能提供局部资源的各类合作伙伴(公司或个人),并说服其加入自己的队伍,项目成功后,给其分成。
四、投行思维的能力——四大能力
1、画图能力(目标 路径 时点)
优秀的投行家,编故事的能力极强,这是其核心竞争力。通过描绘一幅远方美景,告诉人们哪里可以投资成功,如何操作可以实现,在什么时候出手。最终效果是,使人心向往之,甘愿出钱卖力。
2、协调能力
并购项目,投行家作为总协调人,需要打理好与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并购方、目标方、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各方关系,确保万无一失;具备投行思维、操盘投资控股公司的老总,对于每一步获取什么资源,相处到什么程度等,均能够做到掌控自如。
3、表达能力(文案 口头)
如何把故事讲的动听,让对方乐于接受,是一门艺术。与政府打交道,需要站在官方的立场,使用公文式的规范语言表达;与大型外资公司打交道,需要使用国际标准,通用语言表达;与性情豪放的民企老总,江湖大佬打交道,需要比他还江湖……总之,写文案,口头沟通,需要因人而异,长袖善舞。
4、金融能力
投行思维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系统的资本经营意识、娴熟的并购技术、扎实的财务、法律知识,是投资银行家展现投行思维的必备基础。
五、投行思维的训练
思维方式,是一种长久的习惯,投行思维亦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投行思维,才有可能理解到位。具体而言,可以先从结构重组的微观角度入手,投身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纵横捭阖,或者打造投资控股公司,亲自控局,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归纳各种操作模式,把握人性冷暖,努力做到收放自如。如果这一层面的事情做得游刃有余,又有使命感与好心情,可以切入结构重组的中观、乃至宏观领域,将投行思维发扬光大,致力于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造福一方水土,善待百姓苍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