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半年前,留美专业人士沈智勇的项目让南京金陵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破了例。

南京金陵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总经理夏明荣告诉记者,原本他的角色更多集中于产业园招商上,但在接触此项目后,首度转换角色,让产业园也加入项目的筹建中。

沈智勇所掌握的纳克级即时分子诊断技术可用于早产预测,新生婴儿传统性疾病监测,早期乳腺癌监测等产品开发,恰好与夏明荣所熟知的南京金陵调温床有限公司的产品有所衔接,随后三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按照原计划,只要第一步启动资金到位,沈智勇举家迁回国内,投入创业。

然而,由于项目处于早期,夏明荣在募集第一笔资金上遇到了麻烦。

中国版“FullTerm”

沈智勇曾在国内求学于安徽师范大学、中科院,随后前往纽约大学进行基因重组和DNA纳米技术研究,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Biosystems,Inc.)担任高级科学质量工程师。

在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工作之前,沈智勇在Hologic公司(之前的Cytyc/Adeza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带头人。

纳斯达克 上市 公司Hologic,是一家专注于妇女保健的公司,目前市值33亿美元。FullTerm是其妇女早产诊断的拳头产品。

这个产品原本由Adeza公司研发出来,2006年美国国内 销售 5700万美元。后 Adeza在2007年被Cytyc以4.5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同年5月,Cytyc又被Hologic收购。这款产品最终收归Hologic旗下。沈智勇也得以了解这款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和生产流程。

FullTerm持有的相关技术专利期已经到最后一年,而且由于Hologic先期对中国市场认识不足,没有为这款产品申请中国地区的专利保护。

这是个机会窗口。

沈智勇想在中国重磅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FullTerm的中国版。

在美国,FullTerm的售价是250美元。这款产品曾经授权中国公司代理,但发现售价过高,无法撬开市场。于是,为中国市场设计了简易版产品QuikChek,售价250元,但性能有所下降。

“FullTerm的中国版”目标价格会更低廉,对沈智勇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国内合作方,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推出的产品更有价格竞争力。

沈智勇这项技术在去年10月南京市举行的“海外人才引进以及项目对接会”上引起夏明荣的兴趣。

当天,两人进行交流后,达成项目合作的意向。

夏明荣看中这个项目不无关系,他所在的南京金陵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整个园区定位就集中于生物医疗器械。

他了解这个项目之后,就马上找到了南京金陵调温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荣。前者所生产的产品多数与计生委配套,在此领域浸淫20多年。而沈智勇未来的产品与这个领域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夏明荣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每年出生婴儿约1600万,虽然自然早产发生率为8%-10%,但统计表明,20%的孕妇有早产的症状或体征,这个数目是320万。

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孕育了一个早产诊断市场。

在妊娠22-35周之间,这项技术通过检测孕妇宫颈分泌物中胎胶蛋白的含量来判断未来14天内发生早产的概率。试验数据表明,如果呈阴性,则未来14天内发生早产的概率小于99.7%;若是阳性,则未来14天内发生早产的概率大于74%。

前后检测时间只需25分钟,夏明荣告诉记者。

为了快速拓展国内市场,三方决定以销售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价格做文章,设定的价格为150元。

这个定价基于中美市场不同的成本结构,两者相比较,包括员工工资在内的生产费用,美国是国内的2.4倍。将国内的人工成本、税收优惠等鼓励措施算下来,国内即使做到150元的售价,夏明荣预计还有超过50%的毛利空间。

苦寻早期资金

按照原计划,沈智勇在 风险投资 进入后将正式签订协议,举家迁到国内,全面负责整个公司运营。

从今年5月1日开始,国内合作方夏明荣就在国内寻找第一笔风险投资,事实上,称为天使投资更为恰当。

花去2个月的时间,找了不少南京本地的风投,但还是没有达成投资协议。

“问题在于,每家都表示感兴趣,但只是说东西不错,你们先开始做。”夏明荣颇有些无奈。

很明显,现在整个项目的运作就卡在资金这一块。

不少风投的想法是,必须等到产品进行到某个阶段才投,至少看到实验室产品。

据记者了解,这项技术的正式商业化时间漫长,有诸多不确定性,且项目处于非常早期,正是让不少投资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为此三方也在不断做调整。原本此项目经过样本建立、初期筛选、临床试验、上市销售四个阶段需要3年时间。在组织多次足够专家论证会后,夏明荣综合医疗界多方资源,理顺流程,有望在18个月内推向市场。

按照预测,纳克级即时分子诊断技术系列产品总投资1亿,其中首期投资需要1500万元用于搭建平台,借用南京金陵调温床有限公司多年累积的医疗器械销售渠道,先专注两款与计生委配套产品的推广。

如此,夏明荣希望一方面可以通过利润来收回部分投资,另一方面通过成熟产品进一步吸引风险投资,以拿到资金分别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

而目前计划中的十余款产品也会增加,理想情况是每年新增1到2个新产品,每年至少研发1个新产品。

夏明荣准备再等上两个星期。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最后一步,不惜以资产抵押的方式获得资金,尝试从区级投资集团引入资金。

“这么好的项目做不起来,我会觉得很遗憾。”夏明荣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