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杨杨 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在实践中,每个企业融资时确实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广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辉说:既要找到钱,又不能引狼入室。

事情肇源于黄章的一条微博,这位魅族创始人在公司的互动 论坛 上指责雷军(微博)“利用天使投资人身份套取魅族的商业秘密”,后者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

偷来的小米?

作为对魅族指责的回应,除了掌门人雷军的两条微博,小米选择了不回应。

这两条微博是:其一,“小米手机还未正式发售,各种明枪暗箭扑面而来”;其二,“他横由他横,明月大江”。

2010年7月,雷军确实在微博上否认投资魅族。

雷军有意魅族的传言,由来已久。2007年底、2008年初雷军首次接触黄章,其投资诚意似乎可从下面的事例中可见一斑:雷军撮合了UCweb的俞永福去和黄章见面。见面的主题据说包括了从实现软硬件交换合作、UC浏览器内置入魅族手机;到双方入股或投资等。还有人说,雷军也曾请前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小米总裁林斌(微博)去和黄章沟通。

小米诞生记因此有了另一个版本:正是因为投资魅族不成,雷军才决定自己来做。魅族迄今没有接受投资甚至鲜少见投资人,或许可从侧面佐证。至于雷军未能入主魅族的原因,据说是黄章独断、不愿在内部做股权激励,因此也留不住高级技术人员。

“如果只是要获取魅族内在的一些东西”,包括招数和手段等等,“根本不需要雷军亲自出马。”某中介人士介绍说:几万块钱就可以搞定。

小米是否偷来的?“如果只是know-how层面的,显然说不清楚。”广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辉说,是否真的存在那么独特的商业模式,以至于其他人很难模仿?“或者本质上并不能认定为是抄袭?”上述业内人士的理由是:如果抄袭者事先也已经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所谓的抄袭恐怕只能说有一些借鉴甚至巧合而已”。

“每个新的商业模式,从团购到轻博客最开始的试水者都被认为是偷了别人的创意。”上述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地说,这真的是有点扯。就像雷锋网发起人林俊所说的:如果小米手机只停留在魅族的几张图纸上,雷军就能做出来,那只能说明要么小米手机不能买,要么魅族手机也不能买。

“Hold住”

雷军是否真的窃取了黄章的商业机密?这个问题还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

不过,接受本报采访的律师、投行人士指出,确实有投资人窃取企业的机密,只是很多案例并没有走向法律诉讼或者媒体曝光。此前任正非也曾为此急得大骂VC。就因为华为曾遭遇过“骨干们在VC推动下”合伙偷走

公司的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

郭跃(化名)去年底时也一直很纠结,原因是“有投资商找上门”。

从2005年下海,郭跃和太太在淘宝上 销售 自主品牌的女装,彼时其营收已将近2个亿。一直忙于做生意的郭跃面对VC们却很忐忑:“我该怎么面对他们?要不要和他们谈?”

更让郭跃难以确定的,是关系到公司发展战略、 供应链 、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乃至现阶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跟投资人说到什么程度、该怎么说:是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还是分阶段地阐述?

作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郭跃认为“其实没那么难学”。倘若投资人不靠谱,把自己的商业机密透露给了其他同行,怎么办?“投资人有时候代表机构、有时候也代表个人”,倘若他们觉得好、自己做或者委托他人做同样的事情又怎么办?

在评价黄章对雷军的指责中,有业内人士就说:面对投资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企业老板的心里要有一杆秤”。商场上不会有永远的敌人恐怕也很难有永远的朋友,谁能想见马化腾和周鸿祎(微博)在一张桌子上喝酒?

在与律师、投行人士乃至有过融资经验的同行交流后,郭跃决定表现得不那么积极:反正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这也是基于“其他人的经验”:中小企业面对投资人“过于热情”,或者希望投资人尽快投资,或者觉得见到投资人不容易,因此在投资机构做尽职调查期间主动提供相当多的文件、暴露了核心机密。

“这种做法的结果并不好。”广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辉说,融到资的概率并不高。“不着急”的郭跃则选择了和投资人慢慢谈,“透露给他们的资料也是一步步给的”:接触、谈判到不同的阶段,和对方分享不同的公司资料。

防范的“方法”

确实也存在一些事先防范机制。

比如郭跃就选择了和VC们签订“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公司和VC双方都有义务保守对方的信息:不仅涉及公司的数据,也包括VC机构的相关信息。据某FA人士透露,“签署保密协议”几乎是惯例,其有效期一般规定为一年。

“但这个东西根本没用。”杨明(化名)有些愤愤不平地说:有些东西对公司而言是应该永久保密的。也曾融过资的杨说,有投资人就是在这个事情上玩猫腻,“1年的保密期满后不是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实际上不仅早期的保密协议,哪怕是投资意向书,“投资人草拟的保密条款往往很简单、很虚、很暧昧”。

刘新辉律师因此说,企业应该要求在协议中界定清楚:什么是核心商业机密?哪些资料的保密时间是1年,哪些可能是5年,而是否还有些东西必须是永远保密的。在这份协议中,另外还需要规定“同业禁止”:即在和该企业接触期间乃至投资之后,不可以同时接触或者再投其他竞争对手。

杨明虽然对所接触的投资人不满,但却无可奈何。“要告人家侵权,并不那么简单。”杨说,要证明那个商业模式是自己独有的,“调查取证太难了”。而这点对技术性公司或许相对容易,前提是“要事先取得专利权、知识产权以及商标”。

展银投资董事总经理印小伟认为,找到真VC最为关键。那种在同一行业中投多家企业、采用“胡椒面式”投资策略的VC机构不可取。

加华伟业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宋向前认为,相对于有产业背景的战略投资人、天使投资人来说,“纯财务投资人至少在保守商业机密这点上相对更安全”。他开玩笑说:那些技术参数哪怕是给我看,我也看不懂啊!“财务投资人更依赖于企业的成长”,从中获取收益。

找财务投资人还是产业投资人?技术性企业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更容易懂、早期企业也更不容易吸引财务投资人。

股权融资永远是成本最高的”,在活下去和商业机密泄露之间如何平衡,这是创业者的难题。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魅族科技,是智能手机厂商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2003年3月,是一家国内外知名智能手机厂商,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公司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性能和品质的电子产品,并立足于中高端市场。201 ……
阅读更多【魅族科技】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