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商学院》杂志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作者: Richard Dobbs Bill Huyett Tim Koller  

    随着企业高管的后危机思维转向兼并、收购和出售,大家熟知的“最佳所有者”概念再次具有了新的紧迫性。心明眼亮的读者都很清楚,最佳所有者是那些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并能利用其特点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中比其他潜在的所有者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但是, 资本市场 估值快速复苏的步伐,可能会导致一些高管过多地担心被准备充分的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而很少考虑在它们自己拥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收购相关业务。

什么造就了最佳所有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谁可能是某项业务的最佳所有者;我们只可能知道,在相互竞争的同行企业中,谁可能是更好的所有者。
      与其他业务有价值的联系 所有者使某项业务增值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通过它们能够提供的、与它们拥有的其他业务的联系,尤其是当这种联系独一无二时。在从研发与制造到分销与 销售 的整个价值链中,都可能会出现这些独具特色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联系(以及它们创造的价值)对于一个潜在的所有者并不是唯一的。最终,最佳所有者取决于两点,一是理论上的潜力——产品与销售队伍的特定匹配;二是收购后合并管理的效果。
      独特的技能 更好的所有者可能还拥有独具特色和可以复制的职能或管理技能,在从产品开发到生产流程再到销售和 营销 的业务体系中,在任何环节都可以发现这类技能。然而,这套技能必须是在该行业促进成功的一种驱动因素。例如,一个具有强大制造技能的企业或许不会是某种消费类包装产品业务的更好所有者,因为制造成本还没有大到足以影响其竞争地位。与此相比,在品牌开发和营销领域的独特技能往往能使一家包装产品企业成为更好的所有者。
      更出色的 公司治理 所有者还可以通过更出色的公司治理来增加价值,而并不一定要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扮演事必躬亲的角色。为了创造尽可能最大的长期价值,更出色的公司治理涉及到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团队的互动方式——或许还涉及到所有者任命管理人员、制定激励措施,或质疑 企业战略 的方式。业绩最优异的 私募 股权公司非常擅长公司治理——从而使它们具有一种至关重要的优势,能够超过那些严重依赖金融杠杆的企业。通常, 私募股权 公司会引入一种更强有力的 绩效 文化,如有必要,还会迅速引进新的管理人员。
      更好的洞察力和先见之明 如果企业已经洞察到一个市场或一个行业将会如何演变,并能利用这些洞见创新和拓展现有业务,或者开发新业务,它们可能会是目前甚至还不存在的业务的更好所有者。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 财务软件开发商Intuit公司注意到,许多小企业正在使用其开发的Quicken软件,该软件最初是设计用于帮助个人客户管理自己的个人财务。这一观察结果导致该公司获得了一个重要启示:对于小企业的所有者来说,大多数会计软件都过于复杂。因此,Intuit公司为他们设计了一种新产品,并在两年之内夺得了这一新兴市场80%的份额。
      别具一格地获取人才、资金或建立关系 此类特点主要适用于新兴市场的企业,在这些市场中,业务多样化的企业集团(如印度的塔塔集团和Reliance集团、韩国的三星集团和现代集团)可能是更好的所有者,这是因为它们的规模、稳定性和相对丰富的机会使其成为对人才更具吸引力的雇主,还因为它们能更容易地获得资金,或与各级政府有特殊关系。

“最佳所有者”的管理启示

      最佳所有者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高管在剥离他们的企业不再是最佳拥有者的那些业务的同时,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收购对象,他们的企业可能是这些收购业务的最佳所有者。由于业务的最佳所有者在不断变化,因此,任何企业,无论其规模大或小,都应该定期收购和出售业务。事实上,这样做的企业普遍胜过那些不这样做的企业。
      对收购而言,应用最佳所有者原理,通常会将收购方引向那些与采用传统目标筛选方法可能会发现的收购对象截然不同的收购目标。例如,寻找一家财务状况不佳,但改进潜力很大的企业(尤其是如果已证明收购方具有提高绩效的专长)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削减成本的切实机会上,或集中在有共享的消费者的存在上,可能要比把注意力集中在含糊不清的概念(例如,目标企业与收购方如何如何相关)上更有用。
      坚持把最佳所有者原理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使管理层始终关注目标企业对于自己的企业——以及对于其他竞购者——的特定价值,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收购谈判。他们不应该问,自己能够支付多少钱,而应该问,为了赢得这项交易并创造最大价值,他们需要支付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关于资产剥离(包括出售和分拆),最佳所有者原理使管理层可以仔细研究自己的企业可能向不同方向发展时都有哪些需求。例如,过去,大多数制药公司都是由多元化的化工企业的组成部分而成长起来,因为它们的基本生产工艺和研究要求曾经是相同的。尽管在50年前,一个所有者旗下拥有这两种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今,情况已不再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30年中,几乎所有以前的化工和制药企业联合体都已经被分拆。
      企业高管可能会担心,资产剥离会被视为承认企业经营失败,或被视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后果。然而,研究表明,股市一直在对资产剥离——无论是出售还是分拆——做出积极的回应。研究还表明,分拆 上市 的企业在交易完成后的3年中,其盈利往往会增加三分之一。

 

作者Richard Dobbs 是麦肯锡首尔分公司资深董事,Bill Huyett是波士顿分公司资深董事,Tim Koller 是纽约分公司资深董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