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灵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直接股权投资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5月22日    卞华舵博客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无为”在道家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道家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道家“大道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笔者认为,至少包含有如下六层意义,仅作一家之言。

一、顺势而为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要充分认识并运用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到项目投资时滞性,在发展与调整的关系上把握好周期规律与时滞特点,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就是“顺”。顺应经济规律、消费需求规律、行业演化规律、企业运作规律……中国古代有许多无为而治的例子,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便能掌握规律顺势而为,事情就会做得游刃有余。

二、学会放弃

在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干扰,要学会取舍,特别是学会放弃。企业经常面对各种投资机会,决策时要服从于自己的核心能力,防止掉入“事事欲有为,事事不可为的陷阱。”企业在介入某一产业时不是服务于所有客户,而是要进行取舍。
汉文帝盛世时,有一次,文帝问起了政府税收的数字。右相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流浃背。丞相陈平向前回答说“各有其主。”就是说你得问专门管事的人——治栗内史。文帝很不高兴地追问一句,各事都各有所管,那你这宰相要来干吗?陈平也不相让,马上顶了回去。他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汉代陈平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方法,正确定位了一名丞相的角色,不是统计政府的税收数字,而是能集中精力处理好本职工作。其实,企业经营管理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又有几家企业的管理者能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呢?我们常常看见老板扮演了主管的角色,主管扮演了员工的角色,而员工又扮演了主管角色。其实,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对自己分内之事有所为,对自己分外之事无所为,要学会放弃。

三、“小事”无为,“大事”有为。

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在“大事”上有所作为。在现代企业中,任何管理者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事躬亲。企业领导者也是能力上限的“人”,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所以,一个高层次的企业领导者应不拘泥小事,要善于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授权部下去做,要不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培养部下去做,要尽量少为,争取不为;又重要又紧急的事要有所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往往会被忽略,要有计划地做,也要有所为。
四、在识贤、求贤、用贤上决策时有所为,在人才的具体工作执行时则无所为。
一个高层的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使用干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历代治国成效经验中早已认识到“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道理。所以,在管理之道上,黄老学派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在用人上对于贤臣必须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而不是越俎代庖。

五、有为于前,无为于后。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未能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古代名医扁鹊就曾经向魏文王讲过这个道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扁鹊长兄有为于病前,看似无为,实际上有为;扁鹊有为于病情严重之时,无为于病前防冶,看似有为,实际上无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学会借力

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利用多少资源,整合多少资源。在占有资源上要行无为之事,在利用资源上要有所作为。要巧借各种力量,你能利用多少资源就等于拥有多少资源,你能借用多少脑袋就等于拥有多少智力,你能团结多少人员就等于拥有多少队伍。
现代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企业家已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如何通过市场配置,巧借外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的体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卞华舵课程
卞华舵观点
卞华舵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