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等级营销践行者 策略营销之王、让客户回头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5月13日    司马剑明 博客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今天,创新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不管使用哪种搜索引擎,键入“创新”一词,与之相关的条目不下200万条。再到亚马逊网站上检索一番,以创新为主题的书籍竟多达2300余册。人们对创新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今天的CEO眼里并不足为奇。

什么是创新?一般意义上,大众所提及的“创新”是广义上的创新,既包括技术上的变革,也包括如何把技术应用到商业中去,如何改变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或者引导消费者产生新的需要。

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持续创新已被经济学家们定义为企业的“第六项修炼”。 所以,不创新,毋宁死!

美国BCG(波士顿咨询集团)与《商业周刊》针对2005年企业创新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中,其中有10家是以产品和技术为创新核心的,例如APPLE公司、INTEL公司;而另外10家则分别是以运营和客户解决方案(即客户营销)为核心的创新,例如GE公司的管理创新、Google公司的客户服务创新、Wal-Mart的供应链和物流创新(运营创新)、E—bay公司的在线零售业务模式创新等。

创新可分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两大类。

技术创新意为使用已有的新技术或创造新技术, 其结果表现为产品创新或流程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供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物流及资本等方面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而使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取得差异化优势,无论是品质领先、性能领先或者价格/成本领先。

市场创新意即价值创新,市场创新带来的结果是客户价值、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员工价值得到了实现,达到渠道领先、客户领先或者服务领先。

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将核心竞争力定义在尖端的核心技术,实施产品领先战略是不合实际的。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除非你能够拥有微软、SONY、三星那样能够不断的推出Windows、Walkman、MP3诸如此类开创性的产品,那么你就可以坚持自己的产品领先战略,始终通过领先对手、甚至完全垄断性的产品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国内能够在产品研发发明达到如此水准的企业实在是屈指可数。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如果企业认为自己的优势不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并且在短期之内也很难建立产品、技术优势。那么,在选择企业的创新战略时,创新方向就不一定选择产品和技术作为突破口,完全可以选择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其它方向。

也许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更不愿意承认这种现实。在长期感受缺乏核心技术的锥心之痛,尤其是看到拥有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外资企业在市场中高歌猛进之后,这些企业的高管们坚持认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才能赢得竞争。

事实并非如此。在深入了解市场的竞争格局之后,绕开产品和技术的独木桥,把重点放在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运营创新等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也就是说,对于产品和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企业,应该依靠建立独有的业务模式取胜,而不是一味的去拼产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无论从哪种角度出发,以产品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这也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仅仅是创新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已。因此,企业在选择、确定自己的创新战略方向时,并不必然选择产品技术做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而是要根据行业环境、企业资源情况选择自己的创新战略,建立核心竞争力。

3M企业发展主任尔尼·迈尔说:“我觉得不应该把客户满意度当作目标,这么做只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就算今天客户对你满意了,如果明天你的竞争对手提供给客户更为诱人的价值,他还是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奔你的竞争对手。所以我在意的是如何为客户带来最棒的价值……”

现实中,有很多的成功企业并不是通过技术创新,而是通过运营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同样核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并非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道路。

戴尔公司在全球计算机销售方面市场份额最高,大大超过惠普和联想;但是戴尔并不拥有INTEL那样的CPU核心技术,也没有微软公司的软件,事实上它根本没有很多的专利技术,他们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直销业务模式——营销创新使自己成为最成功的电脑销售商。

国内企业中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企业——格兰仕依靠将世界各地微波炉制造商的生产线搬到中国来,为其代工产品,建立其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成为世界微波炉行业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这就是运营创新。

中国家电知名企业海尔主要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家用电器,无论与世界知名企业如惠而浦相比,还是与国内众多的家电企业相比,很难说海尔拥有什么高人一筹的技术优势,但是海尔从顾客服务入手,依靠“服务创新”,打造中国家电行业最好的服务链,从而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白电第一品牌,并且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这些企业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依靠其它方面的创新同样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更多时候,“创新”是一种技巧,不一定是科技。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以产品研发为主的技术创新是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并不是放弃和保留的问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尽快确立竞争优势,选择了以运营创新、营销创新作为突破口,而不是放弃产品的研发(为了持久的成功,企业需要使自己的产品至少达到业界的平均水准)。正如国内充电电池老大比亚迪、微波炉霸主格兰仕所做的那样,在通过运营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利用两手抓企业,一手通过运营创新抓市场和顾客,一手通过技术创新抓产品。这才是大多数企业的最优选择。

金昌为(W.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两位学者经过10年对世界上知名企业的成长研究揭示:高速成长的企业采用了与传统战略定位相区别的价值创新战略。

可见,看透创新就要知道创新的本义——创新即为“增值”。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司马剑明课程
司马剑明观点
司马剑明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