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3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段永平:一个离去的传说,嫡系弟子们正在跟小米、华为拼杀

 一提起国内手机业的发展,大家都会说起雷军、任正非啊,今天先来说说OPPO、vivo手机真正的老板 

其实OPPO也好,VIVO也好,幕后都有一个同样的精神领袖和大老板,他叫段永平。

步步高在2001年,段永平拍出3000万成立了OPPO,陈明永作为负责人,旗下通讯事业部也独立发展了,就是今天的VIVO,沈炜是负责人,让大家入股,稀释自己的股份,那么大家没钱怎么办呢?段永平出钱来借给大家,挣钱了从红利里面还,赔了就不要了,这就是气魄啊。

 其实自从02年段永平就跑到美国搞投资去了,10多年以来,他每年也就回国几次,开开董事会,见见手下,其实经营这么多年都没管过,不像雷军一样天天忙得要死,步步高裂变成多家公司以后,他仅仅在职务上作为董事长,但是股权已经被他自己分光了,还放手让骨干也接着往下分,在这种感召下,OPPO的陈明永和VIVO的沈炜也大胆的往下分。

 最后的格局是什么?段永平自己只占OPPO的大概一成股权,大概VIVO的不到2成,其实陈明永和沈炜也只占自己公司的1成左右,其他都是核心员工和老员工们所有,从股权关系上,没有控股股东出现了段永平也不管经营,仅仅挂着董事长的名头,还作为旗下公司的精神领袖的角色。

 

任正非:40岁了一无所有,集资2万白手起家,分光股权缔造华为王国

 接下来,咱们谈谈任正非!

假如说段永平是在企业推进中逐渐稀释自己股份的话,那么任正非从一开始创业就设立了全员持股制,根据表现和工作年限来拿分红,所以华为的核心骨干离职的很少,随着华为利润的逐渐扩大,越是工作年限长的老员工,分红越多,因为去年利润过于丰厚,据说今年的分红会超过200亿。

 任正非是遭遇过挫折的人,深深感觉老的企业体制不健全,没法保证员工们有足够的创业热情,应该建立一种利益分享机制,风险和收益让所有员工共担,当时希望已经有期权之类的激励,任正非都不知道,他自己琢磨能否通过集体凑钱和按股本分红的模式,跟他的老父亲也做过交流,老父亲认为很好,90年华为开展内部持股的制度,员工可以通过工资、奖金、分红等各种方式持股,甚至华为也可以提供低息贷款。

 现在华为15万员工,有分红权的大概占一半,在过去20多年里,任正非的股权也稀释到1.4%了,将来有一天任正非退休了,谁也不用担心华为散了,因为员工持股会才是大股东,轮值CEO的模式保证了新老交替,或许有一天任正非退休了,慢慢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了,一个伟大的创始人,亲手缔造了商业帝国,慢慢清洗自己的痕迹,建立了足以维持好多年的创新和运营机制,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体现的最彻底。

 懂得分享的老板,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无论任正非还是段永平,都明白财富的真谛,到底是选择一个人累死,让一帮打拼的兄弟拿死工资,最后只能做个小生意。还是反过来,通过股权的分享,让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成果,最后是一群人帮你分担,一起打拼,因为企业不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一群人的。

 西方的股权激励制度已经逐渐影响中国了,像阿里、乐视、小米和腾讯等也都拿出了很多股权给核心高管,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融资,就有了股权激励计划,投资人跟创始人一起协商,拿出多少股权来给高管层和员工层,将来的公司机制里,只有将股权激励进行的越彻底的企业,也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要知道vivo和OPPO是什么关系,就得先聊聊段永平。说起段永平,也许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起小霸王、步步高、vivo、OPPO这几个品牌,恐怕好多人会有印象,特别是70、80的那一批人,从小是伴着小霸王学习机的 ……
阅读更多【vivo\oppo】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