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3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抓准一个点,然后像一个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像孩子般好奇”、“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在陕西省首届全民创业大赛如火如荼报名之际,中国最大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更是众多青年创业偶像人物的马云,近日为陕西创业者发来寄语,许多智慧之话是马云从未对外公开发表的。

 

创业要想清楚
 

“你能放弃什么”

许多人都想创业,但不知如何起步。马云首先告诉创业者,“人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你有什么;二、你要什么;三、你能放弃什么。即:你有什么,是评价自己现状;要什么,是明确自己目标;最难的是,自己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恰能决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否能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能得到。

知易行难,创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谈及“从菜鸟到领袖的五大修炼”时,马云说,首先要有“一大中心”,即做人真实朴实,不装腔作势。二要战胜“两大敌人”,一是压力,二是诱惑;还需建立“三大基本点”,具体有“眼光和远见、胸怀和使命感、勇气和坚持”;四,必须经历“四大决策”考验:即“坚持VS放弃,绕道VS硬拼”。最后,创业者要练成“五大硬功夫”:“像水泥黏合团队,像天平把握平衡的艺术,像孩子般好奇,像船长一样预见风暴,像狼一样不屈不挠。”

永不放弃就有机会到达成功彼岸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在互联网陷入寒冬的时候,马云曾经告诉创业者们,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永不放弃,就有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马云的创业人生就是“永不放弃”的最好体现。从他1995年辞去大学教师的职业下海创办“中国黄页”,后来被迫离开黄页创办阿里巴巴,再到阿里巴巴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这一路上马云遭遇的挫折、困难是难以计数的,但马云凭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了下来。

阿里巴巴创业之初时的艰难,或许您难以想象,蜷缩在杭州西湖边的民居里,马云用十几个人凑齐的50万元启动资金,艰难办公。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奇迹。而如今淘宝、支付宝、一淘、淘宝商城等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许多网络服务,已成亿万网民非常熟悉的日常选择。

马云提醒陕西创业者,“创业成功,取决于试错速度”。“创业能否生存下来,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试错速度,快公司能赶在弹尽粮绝之前,根据试错实践迅速调整、修改、改进,磨炼出可行的商业模式,找到生财之道,这样创业公司才能成活、才有发展的前提。试错,是创业公司的生死考验,是创始人的一场意志和智慧的较量。”马云说。

“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

对于陕西创业者,马云还奉献了“加速创业成功的五种好习惯”:“第一,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第二,做事专注。抓准一个点,然后像一个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第三,执行力。不仅知道,更要做到!第四,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第五,反省的习惯。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使自己成长。”

本报记者曾数次参加阿里巴巴举行的会议活动,不管是北京会议现场,还是杭州总部,处处都被员工激情的海洋淹没、感染。

马云已经用自己成功的经历“现身说法”证明了,“没钱也能创业”!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

其实创业之门随时为你敞开,走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便和马云在一条路上了。不同之处只在于,他已经跑出很远,而你刚刚起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 ……
阅读更多【阿里巴巴】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