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各地进行调研的时候,不少地方官员谈起时局和经济形势都是一套套的,不少人似乎看得非常透彻,可是一说到行动就变成了“喝酒”,行动力都体现在酒力上,叫“酒风即作风”;而我与不少经理人聊天的时候,情况也有类似之处,其中不少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令人羡艳的学历背景,看待问题一针见血,说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可是一说到行动就成了“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要不就是“这是老板做的”,总是不是自己做的。这类人不当咨询顾问和教授,有点可惜了!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空谈的高手,执行的矮子!
目前,领导力概念盛行,管理学界的人,包括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似乎更愿意谈领导力,不愿意谈管理,似乎领导力很高端,而具体的管理太啰嗦、太麻烦,整天想着“无为而治”的“高深”问题。如果是老板,这样想是应该的,关键是很多中高层甚至中基层整天想着这种事,整天提老板“操心”,而不是把力气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对此深恶痛绝,他强调“华为不需要博士,而是需要博土”,担心出现一批能言善辩、观察细致,怕脏了自己的手而不愿动手的旁观者。他说:
“我们要清退那些责任结果不好的、业务素质也不高的干部;我们也不能选拔那些业务素质非常好的,但是责任结果不好的人担任管理干部。他们上台,有可能造成一种部门的虚假繁荣,浪费公司的许多机会好资源,也带不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领导力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没有结果,就谈不上什么领导力!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