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廖晓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道德经》可以成为中国“谋略之学”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拿手好戏,为儒家所不齿。但是,理解战略,不得不研究《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道德经,都讲究“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死亡的规律。企业也不例外。

  所以研究企业的战略或管理,必须掌握企业的本质规律。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性和契约的组合性,是两者的结合。很多研究战略的人往往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强调战略的人认为公司治理不足挂齿,战略第一,强调公司治理的人说公司治理是根本。大家往往没有意识到,战略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做大蛋糕和合理分配蛋糕的问题。蛋糕做不大,分蛋糕成为空话,分蛋糕不合理,没谁愿意一起做大蛋糕。这里还有一个运营管理问题需要考虑进去,也就是说,企业的本质是战略、运营和公司治理三要素决定的。

  “道,可道,非常道”。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逻辑必然是一致的,有规律的普遍性和共性存在。同时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有其特殊性。也即所谓的“非常道”。我们研究战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普遍规律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个性的问题。只有解决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的战略问题才能解决,否则企业家将回到“无名天地之始”蒙昧状态。

  企业的具有生命周期,这也是“道”。其产生发展及其死亡有其规律性,研究企业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有助于企业“长寿”。研究企业不同阶段的转型,有助于企业顺利转型。但是不保证企业的“长生不老”。很多能力派一直苦苦追求所谓的核心竞争力“长生不老”仙丹根本就是徒劳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天”指外部环境,“地”指企业内部环境,比如资源、结构和文化等;“人”指企业中的人,“道”是战略之母,“道法自然”是指道的规律性受制于自然法则。研究战略,必须做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必须知道“道法自然”。

  孙子兵法中有“经五事”说法。即“天地道将法”。天地讲究的是企业环境,将是管理人员,法代表管理制度,而这里的“道”跟老子的“道”显然不同。它显然是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