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陈晓萍 《管理@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因为我一直钦佩宜家家居的管理方式,所以每年我给MBA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邀请西雅图地区宜家家居的老总安德斯·伯格伦到我班上来作讲演。今年他别出心裁,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名叫“领导带路(leadership walk)”的游戏。
 
  在游戏开始,安德斯先把教室里的桌椅全部移到一边,然后在教师中间围成一个大圈。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先让一位学生自愿扮演公司的一位员工,站到圆圈当中,并选择自己感觉最佳的方式和姿势走路;然后另一位学生自愿扮演该员工的主管。主管被告知他/她不喜欢该员工的走路方式,要想办法让员工做出改变,直到员工走路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期望为止。在此过程中,主管可以用表情和各种肢体语言与员工沟通,但绝不能用口头语言。

  一个学生举手表示愿意扮演员工的角色,安德斯就让他站在中间开步走,这个学生就迈着慢吞吞的步子,低头若有所思的样子,沿着圆圈走了起来。然后扮演主管的学生上来了,他用眼色示意员工看他的示范动作:抬头挺胸、步履矫健。然而,“员工”抬头看了他一眼,还是继续以自己原有的方式行走。这个反应似乎出乎“主管”的意料,他一时不知所措,只能跟着这个“员工”的步子走了起来。

  安德斯于是叫停,问他们此时各自的感受和想法。“主管”说,我认为他走路的方式过于缓慢,因此希望他能按照我所呈现的方式行走。“员工”说,我之所以那样走路是因为我想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考虑周全。我也看出“主管”似乎不欣赏我的表现,但他让我止步的夸张举动让我反感,有强迫让我接受之嫌。

  安德斯于是问“主管”,听了员工的话,是否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看“主管”还是一头雾水的样子,安德斯就让“员工”继续走他的路,而他自己则当起了“主管”的角色。他先是慢慢地顺着“员工”的步子在他的身边行走,仿佛在体会处于那样的情境中“员工”的心态,然后用很自然的方式轻轻挽起了“员工”的手臂,诱导他踩着自己的步点逐渐加快步伐。“员工”似乎有些诧异,看了他一眼,安德斯就立刻用另一只手托起他的下巴,把他的头抬起来,同时用越来越快的步伐引导他向前行走。渐渐的,“员工”似乎若有所悟,就保持着这样的状态走了几分钟。安德斯于是松开挽着他的手臂,让他独自行走。

  安德斯于是又让没有表演过的学生继续游戏。第二个“员工”上来了,这个“员工”“横冲直撞”,一会儿从圆圈的这个角落冲到对面,一会儿又从另一个角落冲到另一面,似乎是还没忙完一件事,又匆匆忙忙去做另一件事的典型。安德斯这次选了一个女生来当“主管”。女生观察了片刻,就和“员工”一起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笑。正当“员工”倍感困惑的时候,女生一把拉住“员工”的手,让他放慢脚步。在“主管”的外力抑制下,员工不得不慢了下来,等到新的走路节奏稳固之后,女生放开了自己的手,但却让那只手向前伸出,为员工指明走路的方向。她让员工看着她的手,然后用手画了一个大圈,示意他应该围绕着圆圈走路,而不是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东碰西撞。“员工”终于领会了她的意思,高高兴兴地走了起来。

  在游戏结束时,安德斯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一个学生说,看来想要改变员工原先的不正确行为,首先得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员工的位置,然后再去纠正他。如果强迫执行的话,员工内心的抵抗情绪会很强烈。另一个学生说,领导应该心里很明确自己想要员工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不要表现什么样的行为。而当发现员工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行为时,就应该及时给出清晰的指令,然后以身作则,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去表现领导想要的行为。还有一个学生说,从这个游戏中,他看到其实改变和被改变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员工和主管两方面的理解和配合。

  安德斯最后透露说,这个游戏就是他培养宜家家居管理者的“杀手锏”。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