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对于2008年这个三十年一遇的寒冬来说,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要死不了,就有活下去甚至进一步活好的机会和可能,毕竟中国的经济大势是朝上的,中国的市场方向是没有错的。
 
    因此,当天天面对到处企业倒闭和关门的生死之讯时,不少的企业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被冬天冻死的,而是被冬天吓死的。正如中国某位知名企业家发出建议,希望中小企业主甚至是企业家们不要轻易自杀。
 
    正所谓,这年头,中国的事,没有什么好办的,也没有什么不好办的,关键在于自己,尤其是这个寒冬的时候。
 
    对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之道,就是企业的维持战略了。
 
    维持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是一种战略,只是一种活下去的策略应对和方法运用,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只要不违反良心道德,一切活下去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均可应用。
 
    1、不死的根本
 
    正如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一样,"一个团队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突然一个人说,我有指南针,于是,整个团队跟随这个指南针用三个月的辛苦走出了原始森林.当走出去的时候,那个手持指南针的人才告诉大家真相,他的指南针是坏的."
 
    一个团队迷路而走出原始森林就如同面对寒冬而活下去一样。这个时候,一个错误的战略也许还会比没有战略好!
 
    世界上没有哪个公司一百年不遇到困难、永远正确!
 
    全世界无数百年以上的公司,没有一个没有经历过经济的灾难,没有一家公司在一百年周期里不碰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渡过难关?但是问题是,他们面对难关时不管是什么原因肯定是化险为夷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2、不死法则
 
    不死才是硬道理,当面对寒冬的危机时。正所谓,做战略的本质在做“不死”!
 
    那么,企业又该如何做或者在哪些方面作为才能避免不死而活着呢?
 
    1)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曾有一位著名社会学教授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可见,信心对人何等重要,尤其是这个冬天的时候。
 
    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奔头。特别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更是这样。有人说了连雷曼兄弟这么巨大的银行说完就完了,我还有什么希望和信心呢?其实,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纵有千条理由,其中肯定有一条是它自己的储户对其失去了信心所致。一个个对其失去信心的储户,一夜之间都取走他们多年的存款,加速了其破产的速度。
 
    当然,企业领导者的信心应该是第一位的。这种信心一方面来源于企业主自己,但更重要的应该还是来源于我们有英明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有能力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然了,在这非常时期,企业的团结和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2)现金比妈妈还重要。
 
    “现金为王,甚至比你的母亲还重要!”这是红杉资本致旗下公司CEO的一封信中提到的。这充分说明了在这个冬天里,现金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可能,要尽可能变现一切可能的资源和资产,把这些东西换成实实在在的现金。
 
    3)优化业务进血。
 
    有人说曾夸张地说,企业说白了就是不断的进血,但同时又不断地出血,当进血多于出血时,企业能正常的活着,反之,则企业无论如何也活不长。
 
    因此,优化业务进血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之道。第一,广开进血之路,第二多进血,第三特殊时期进血人员实行特殊政策。
 
    4)控制出钱管道。
 
    王永庆经常说,你赚到的每一元收入并不是你的利润,但你节约的每一块钱,却全部是你的利润。危机下,减少每一分的开支即是企业最大、最干净的利润。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压缩开支,控制出钱管道,记住:少即是多,少出即是多挣。
 
    说“节流”,几乎每个企业首先都会想到裁员,这自然是一种办法。但泛泛意义上的裁员,不是解决之道,关键是裁掉确实无效之才而留作惋惜人才,只有这种结构化的危机下的裁员更能帮助企业进行人才结构的优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