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喜军 《当代经理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软实力”的差距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的维度上,哪些世界级的成功企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软实力”最为突出?

  谢祖墀:我们提出,软实力有四个维度: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以及抓住客户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许多世界级企业在这几个维度上各有建树。

  《当代经理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构建上,与一流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其中,哪几个方面的“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特别需要提升的?

  谢祖墀:目前在软实力的培养上,国内企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SR)。比如很多企业在四川地震赈灾时的慷慨解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国内的企业还可以在软实力的第二个维度“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上面多下功夫。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所建树。

  企业领袖本身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企业品牌的一个“特写”。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企业家,他们才智过人、独当一面,但是其国际知名度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做得还很不够。中国企业擅长模仿和引进技术,模仿很方便,也很快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后发的优势,但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优势难以维持,也难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模仿最终只是一条“末路”,并开始致力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比如华为,他们拥有一支上万人的庞大的研发队伍,每年将巨额的资金投入研发,这种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在国内企业中是罕见的,也正是这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帮助华为迅速崛起。

  软实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很多国企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有鲜明的企业文化,可是当它走出去、进军海外的时候,这种“文化”就销声匿迹了。将软实力的发展制度化,能够保障软实力的发展延续,也能够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将软实力轻松地复制到海外,使海外的员工和顾客接受并信服。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补上“软实力”的短板?

  谢祖墀:尽量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对企业而言,要想成功打造软实力,首先必须对软实力的不同发展方式有所了解。我们曾提到过软实力有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其实也可以说是企业的软实力的四个表现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维度开始着手。

  “软”与“硬”的融合

  《当代经理人》:依照你的经历和视野,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软实力”的层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哪些中国企业在“软实力”上的突出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谢祖墀: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着手培养软实力,从软实力这四个维度来衡量,比如华为、海尔等重视技术创新已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当代经理人》: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搭配以及相互融合方面,请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谢祖墀:变革 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多是重视“硬实力”的建设,看重“硬”的指标,很多中国企业迅速的在变革 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积聚了强劲的“硬实力”。但在“软实力”方面却稍逊一筹。在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看重基本能力建设是必需的。不过仅凭基本能力不足应付下一阶段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更成熟一些,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适当的发展软实力,更佳者能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实现企业的目标。

  巧实力,是企业均衡利用其软实力和硬实力,从而“软硬兼施”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该用软实力时就用软实力,该用硬实力时就用硬实力。表面上看,软实力与硬实力似乎是对立的,实际则不然。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结合的。

  硬实力拥有者,往往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手段立即获取短期利益,但却未必能确保长期利益;但如果完全依赖软实力,凝聚力会相对较弱,一旦新挑战出现,看似稳定关系或状态便容易生变。因此,适度地善用巧实力,才能让企业真正发挥它的实力,一方面使硬实力的成果能持久,另一方面避免软实力成为空中楼阁。

  比如, 英特尔 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当然是一种硬实力,但这种硬实力的生成,则是源于其长期坚持创新和科研所积累的软实力。英特尔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的硬实力,又形成了其业界权威形象的软实力。灵活运用这些软、硬实力,就形成英特尔在核心处理器行业强大的巧实力。

  中国企业由小到大,在很长时期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奔波在生死之间,更多是做大做强硬实力,而忽视软实力的建设,更少谈得上巧实力的运用。不过,在全球企业实力的壮大过程中,也往往是硬实力的培养先于软实力。如果要求中国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同时具备软、硬实力,稍显苛刻。但是,现在不少企业已经脱离生死线,硬实力积蓄到一定阶段,企业家们对巧实力的思考运用也应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认为,建设巧实力,中国企业最大问题之一是软实力不足。企业硬实力容易量化,而且投资收益见效快,很容易被企业所接受。然而企业软实力的建设,难以量化,培育周期长、见效慢,自然被一些以“急功近利”为导向的成长型企业所忽视。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在展示巧实力时,资本、设备等硬实力已让很多全球同行刮目相看,但另一只手中的软实力筹码则没有几个。软实力的缺乏越来越大地困扰着中国企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