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对于大部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来说,从其出生时就身负传承家族财富的使命,根本不用等到年富力强时再去顿悟。对于家族企业,执掌者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成长曲线,所以,家族企业的财富传承如同皇权更迭,既可能孕育转折涅槃的机会,也可能是家道中落的起点。

    接班一直是家族企业的瓶颈,波士顿家族企业研究协会的数据揭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30%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传到第二代,10%能够传到第三代,能够传到第四代的仅剩3%。作为一种古老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由来已久,至今源源不断,因接班问题导致的企业衰亡、发展或壮大经久不绝,衍生多种企业形态。正如这一领域的专家、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O'Hara所说:“在跨国企业之前,已先有家族企业,在工业革命之前,也已先有家族企业,至于在希腊罗马帝国的启蒙前,也同样是先有家族企业的。”那么,家族企业接班都有哪些模式呢?著名家族企业研究专家爱谭小芳总结出以下六种:

    一、发扬光大型:

    儿辈传承父辈的思想,沿着父辈设计的正确道路,将企业理念传承下去,把企业带入新的发展境界。例如方太集团,父子两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儿子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

    二、升级换代型:

    儿辈在父辈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使企业发展进入了全新时代,开启企业发展的新纪元。比较典型的是横店集团的徐文荣和徐永安。徐永安上任后认为横店落后了,保留了电视电器、医药化工、影视娱乐,把其他很多产业全部卖了,横店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优势互补型:

    儿辈从事的是新兴产业,父辈从事的是传统产业。儿辈做投资,父辈做实业,儿辈做乘法,父辈做加法。典型的是万向集团。鲁冠球做实业,儿子做投资,鲁伟鼎资本市场做得非常好。这样的情况还有李嘉诚和李泽楷,李嘉诚做传统产业,李泽楷做新兴产业。

    四、另辟蹊径型:

    父辈做原有产业,儿子另起炉灶,产业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但父辈为儿辈提供支撑。

    五、群星璀璨型:

    儿辈分而治之,进而将企业分拆为几个大企业集团,有和睦相处的,也有反目成仇的。

    六、改弦更张型:

    儿辈将父辈产业彻底终止,企业完全改变战略形态,从而诞生新的产业架构。

    谭小芳老师(预定家族企业学习 ,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家族企业之所以急于转交给第二代,很重要的一点是,“职业化经理人”机制尚未成熟。在中国,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与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纽带关系相比,显得非常脆弱。在没有职业经理人立法规范和社会建构的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显得毫无基础,因而导致家族化的传承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整个合作机制目前没有建立起来,老板至少五个权利不敢放:一是财权,二是人权,三是核心技术,四是采购权,五是大客户。这五项不放权,职业经理人基本架空,所谓职业经理人的规范化运作几乎不可能。

    谭小芳老师指出,职业化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经理人职业化的过程没有完成,二代接班的命题就永远完成不了。只有实现了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可以很好地化解二代接班的矛盾。谭老师也指出,职业经理人制度在西方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家族企业也不是非要职业经理人的,家族内有适合的人才,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也有。

    谭小芳老师认为,创业难,守业更难。企业家第二代所处的时代和其父辈相比,已有了本质上的差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共享化、国际国内竞争的交汇,使得企业必须在更广阔的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其战略构建和运营体系也必须顺应这一深层变化。如果说创始企业家更多强调的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简单竞争方式,那么“二世”企业家则面临着系统竞争的全新考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线下网络与线上网络、硬实力与软实力、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元素,都需要新一代企业家去整合和考量,没有这样的驾驭能力,根本无法适应系统竞争时代的考验。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