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筹划而失去未来。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首先是战略家,这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势与任势的条件和实力(主要是推行战略的人才)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考虑。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也是执行者。他们要不断地制造变化,经常要求员工改变一点点,引导员工自我适应。他们拥有开放的胸怀和性格,马不停蹄地在企业中走动,与人们接触。他们把被人接受作为信条,从不厌倦于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想法。一个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而一个先天有偏差的竞争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而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厄运。可以说,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推荐语:战略旁落的反思

   当企业发展遭遇挫折的时候,是战略错误还是执行错误?当更多的企业把重心放在改善运营效率的时候,战略的位置在哪里?当企业面对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的时候,企业还需要做长期战略吗?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的战略三步曲已经成为战略研究的经典著作。他提的三种基本战略、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钻石模型也已成为战略分析的基本工具。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迁,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旁落。作为战略领域的领军人物,波特在《什么是战略?》的文章中,从三个层次对战略进行了定义:第一个层次,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第二个层次,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第三个层次,战略就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这篇文章已经成为波特战略思想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战略?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竞争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

    整合带动竞争优势与持续力

   选择定位不仅决定企业会执行哪些活动、设计个别活动的方式,同时还涉及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经营效率是为了使个别活动、功能有卓越的表现,战略则重在组合这些活动。

   西南航空因为迅速登机的做法,能排出更密集的班次以及更充分调配运用飞机,是它能达到高度便利、低成本定位的重要原因。问题是,西南航空如何做到的呢?部分答案在于该公司提供地勤人员高薪,再加上比较有弹性的工会规则,让人员的生产力大为提高。但是西南航空在其他活动的执行做法更为关键:因为它供应餐点、没有订位服务,也没有行李转运服务,因此避免掉这类会减缓其他航空公司速度的活动。而西南航空所选择的机场和路线,也避开可能导致误点的拥塞,其严格限制路线的种类和距离的做法,更让飞机的标准化变为可行——西南航空的飞机全是波音737。

   西南航空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成功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正确的答案是,每一个相关的活动。西南航空的战略涉及一整套的活动,而非部分活动的集合。它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各活动的整合方式,以及互相强化的方式。

   创造出一个极为紧密的活动链,可将模仿者排除在外。大多数企业都有不错的战略,西南航空的活动则是以彼此互补的形式呈现,进而创造出真正的经济价值。比方说,它会因为其他活动的执行方式,导致某项活动的成本降低;同样地,某项活动对顾客的价值,可以因企业内其他活动而提高。这就是战略性整合创造竞争优势与卓越获利力的方式。

    整合与持续力

   在许多活动间进行战略性整合,不仅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持续这项优势的根本之道。竞争对手要模仿一套环环相扣的活动,远比模仿某一特定销售做法、跟上一项制造技术,或复制产品特色要难得多。经由活动体系所建立起来的定位,也比建立在单一活动上能持久。

   试想一个简单的例子:竞争者能跟上各种活动的概率通常小于1。要竞争者迅速跟上一整套系统性活动的概率又更低。既有厂商尝试重新定位或骑墙观望,将会被迫重新设计许多活动;即使是新近厂商,虽然不像既有竞争者必须面对取舍效应,模仿时仍面对着可怕的障碍。

   即使竞争者能界定出相关的交互关联性,要复制这些关联性也有相当的难度。达成整合的困难,在于它需要许多独立的下级单位间进行决策和行动的整合。

   竞争者即使寻求追赶上一个系统性活动,也只能模仿到部分的活动,而无法全盘照搬,因此获益恐怕有限。如此一来,企业的绩效未必会获得改善,甚至可能倒退。大陆航空的Continentallite业务模仿西南航空所带来的灾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最后,企业内部活动的整合,会带来提高经营效率的压力和诱因,让竞争者的模仿更加困难。整合意味着某项表现不佳的活动,会拖累其他活动,因此会暴露弱点,让弱点受到更多的注意;反之,一项活动的改善,则会使其他活动受益。能强力整合活动的企业,很少成为别人模仿的目标。因为这些企业在战略和执行上的卓越表现,只会倍增自身的优势,并提高他人模仿的障碍。

   一旦活动可以形成互补,竞争者除非能成功地赶上整个系统,否则很少能从模仿中取得好处。这种状况也助长了“赢家通吃”式的竞争。像玩具反斗城这类建立最佳活动系统的企业,屡战屡胜;而以类似战略跟进的竞争者,如儿童世界和里昂度假中心却落后一大截。因此一般而言,为产业找出一个新的战略性定位,通常比在现有地位居第二或第三位的模仿者更好。

   因此,战略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可以给出充分的答案,战略就是创造各企业活动的整合。战略是否成功,有赖于把许多事情做好,并让这些事之间有良好的整合。假如各活动之间无法整合,就不可能有清楚的战略,战略也无法持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