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连锁药店的高速成长与发展存在问题很多,比如国家层面医改政策和宏观产业政策的制约,地方政府的医保定点政策和距离限制等,但这对所有的连锁药店都是一样的,应对需要政府公关技巧与预算,以及战略眼光。本文从三个方面的谈谈连锁药店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思路。

    一、零售连锁药店所需的资本较以前大大提升

    连锁药店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内生式(自己开店)还是外延式(兼并重组)扩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连锁虽然不缺现金流,但目前凡是经营困难,在供应商中回款口碑不好的连锁药店,资金比较困难回款不及时是主要原因。

    连锁药店快速发展,资本是必须的,以前开个80-200平方米的门店,需要50-80万元,如今可能需要80-160万元。主要是房租和员工工资增长较快,且增长势头不减。就是说开店需要资金。

    以前开个门店,2-3个月肯定开始赢利,如今开店,5-6个月还不能保证赢利,更难的是,营销成本几乎翻番,开业期间花费大大增加,平时促销的成本也增加了。这就像工业企业要保持与过去相同的广告频度,费用也越来越高,但效果却越来越差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大问题必须提醒连锁同仁关注,那就是连锁扩张不能靠着不给供应商回款或者拖长回款周期来解决资金问题,对供应商的货款,越拖越久时,就会引起供应商的集体不满和挤兑,不予供货的现象也会发生,这样产品丰满度和满足率大打折扣,不要以为到处可以赊货,更要明白频繁换品种店员和消费者都不认可。因此量力而行开门店都是必须的!

    资金问题的解决思路:除了采取各种方式融资;还可以内部集资,和员工分成;同时通过连锁赚的有钱,应该心无旁骛,用来购买自己的物业来开店,这样成本最低,就象美国连锁药店之王沃尔格林一样,拿自己的物业开店,竞争力就强。如果拿着连锁药店赚的钱来做其它投资,那就是自掘坟墓了!!

    二、人才难题

    快速扩张,才人是最大的瓶颈。扩张不能输出文化和管理和产品,就很难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目前主要缺的人才是:

    品类分析和优化人才。采购部不等于商品部,多元化的品类构建需要相应熟悉商品和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研究的人才,目前大多数连锁这方面的人才不具备。有的只是如虎似狼向供应商要资源和赞助的人。

    门店营运和营销人才。零售是门技术,零售需要专业懂零售的营销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不知道门店的进销存,连锁的其它六统一或者更多的统一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异地并购也就同样无法管理到位。零售的IT信息技术并不复杂,且花费也并不多,关键是下决心去实施。

    此外,没有门店数据的透视分析,店长其实就是一个盲人或者近视眼,尽管天天在门店,但是并不能准确判断自己门店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就找不到提升门店经营业绩的方向和方法!

    店长人才:店长必须既是销售高手,又是管理管理高手,既有智商还得有情商。

店长贮备不够,是目前连锁扩张最大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弱总部强门店型的连锁,必须重视店长能力的全面系统提升。

    人才问题需要连锁药店系统规划和投入,成立自己的商学院,把学习 作为投资,而不是临时活动;同时可以联合办学,通过专业教育或者证书教育,系统提升管理理论水平,在理论指导下的各项管理水平,提升就会很快。笔者最近到山东威海,看到燕喜堂就有自己的零售学院,且药学知识的学习 是相当到位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