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HC360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谢付亮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管理“八戒”

   管理者的心态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就像做人一样,心态好自然会有好的结果。那么如何才算心态好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心态好,管理者就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努力追求“八戒”,即:戒欺、戒狂、戒浮、戒躁、戒骄、戒“虚”、戒“僵”、戒“狡”。

   其一,戒欺。尽管欺骗在管理中比较常见,但是欺骗最终只会带来下属对管理者的鄙视和厌恶,而且,唯有真诚才可以让整个团队持续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管理者待人一定要“戒欺”,力求待人真诚。关于这一点,我在《管理者,你真诚吗》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附带提一下,一八七四年,“红顶商人”胡雪岩汇集能工巧匠,耗白银三十余万两创建胡庆余堂国药号。创业伊始,胡雪岩即在药店门楣上镌刻“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店内高悬“真不二价”烫金匾额,并亲书“戒欺”两字,旁注:“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确立了药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经营宗旨。管理者可以从中汲取些做好管理工作的“营养”。

    其二,戒狂。有些管理者不知天高地厚,倚仗着仅有的一点优势,对下属大呼小叫,彷佛一霎那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样做肯定无法管理好团队。当然,这种情况在刚刚上任的管理者中比较常见,成熟一些的管理者一般不会患这种错误,除非管理者本人素质存有较大的问题。

   其三,戒浮。有些管理者对某些工作一旦有了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全盘皆知了,甚至对从事相应工作的专业人士指手画脚,谈论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概念,而且往往是错误的理解。例如,某公司HR经理专业能力不足,不仅做不好本职工作,反而经常对公司的销售工作说三道四,但因其言谈内容极为荒诞,便经常沦为公司员工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笑柄。

   其四,戒躁。提高效率是管理者的责任,但是有些管理者颇为急躁,恨不得下属把十天的工作一天做完,于是,久而久之,一方面造成下属工作内容经常出错,另一方面,下属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叫苦不迭。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无助于提升效率,反而会直接降低下属的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下属忍无可忍,迫不得已一走了之,危害很大。因此,管理者需要经常思考“欲速则不达”中蕴涵的真理,“戒躁”以促使自己耐心。

   其五,戒骄。对于具有一定实力和才华的管理者,戒骄十分关键,万不可自以为是。先看一个故事。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实际上,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对于管理者而言同样受用不尽。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进不去;心不满,才能有足够的装填空间。“满招损,谦受益”更是一句值得管理者深思的诤言。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随时需要知识、咨询,不断吸取养分,所以管理者的心一定要“空”,也就是“虚怀若谷”。让管理者自己的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深广,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资源,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

   其六,戒“虚”。任何人都不愿意相信连自信都没有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在面对下属时一定要充满自信,不可心“虚”,否则,管理者在丧失领导魄力的同时(下载300G资料,公开课,内训),其带领的团队也会顺其自然的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然,自信需要管理者自身综合实力作为基础,盲目自信或自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同样应该避免。

   其七,戒“僵”。管理工作具有很大弹性,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面对的工作环境,“随机应变”,而不能僵化的面对问题或处理问题。另外,管理者也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以“变”应“变”,而不能墨守陈规,抱着过时的经验不放。

   其八,戒“狡”。有些管理者非常狡猾,经常做些违背良知和道德的事情,同时又喜欢把别人当作“傻子”,以为别人不知道或看不穿“内情”。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恶事做多了总归会被人察觉,而后被揭穿,那个时候管理者就会失信于“民”,甚至面临“众叛亲离”的悲惨境地。因此,管理者应该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杜绝“狡猾”的短期行为,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简要阐释了管理工作中的“八戒”,希望能够引起具有上述问题的管理者的反思,以完善自己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