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半年就要过去了,又到了“抬头看路”的时候。公司的同事建议去北京周边做拓展活动,然后一起研讨公司战略。我突然想起几个去过井冈山的企业家朋友对井冈山之行赞不绝口,就决定把这次活动放在远离北京的江西井冈山。
带领我们拓展的文东老师和接待我们的江西省组织部学习 中心黄总为我们设计了非常有意思的“找寻”活动,包括听老红军的后代做报告,走当年红军战士艰难的挑粮小道,观赏令人震撼的大型实景演出,以及让我们精疲力竭的笔架山爬山活动。
贯穿在这些活动之中的是三次绘画,每次绘画的主题都是“我眼中的井冈山”。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我们对井冈山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开始时对井冈山青山绿水的赞叹越来越多的被红旗、北斗星、火把、叉路、象征困难的高山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也越来越深地理解了“井冈山精神”。老师布置的最后一道活动题是让大家找到、背诵和默写“井冈山精神”,一行十一个人居然没有人出错。
没有来井冈山之前,我并不理解井冈山为什么那么重要。现在明白了井冈山是共产党革命武装斗争的起点,在井冈山,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弱小但完全是自己指挥的武装力量。在秋收起义失败后进行的“三湾改编”中,毛泽东为红军设计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制度。正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了中国大地。从井冈山出发,共产党经过了二十二年的坚持,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曾经问周围的人。有人回答是“艰苦奋斗”。毛主席说,这一条对,但还要加上两条:一条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一条是建立“士兵委员会”。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拓展老师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是江泽民总结的24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
艰苦奋斗是在讲精神。而精神的来源是信念,是信仰。只有真正的信仰能够支撑一个人在打了败仗,跟随者从5000人减少到700人的时候还能想象有一天自己会解放全中国。一个企业也要像一支队伍一样有精神支撑。有信仰的企业才能在企业遇到困难和跌入低谷的时候不放弃,不逃避。
“把支部建在连队上”则是在讲制度。这样的制度让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