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亚历克斯·彭特兰 哈佛《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为什么表面上相似的两支团队,业绩会有天壤之别?有些经理人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找不到一种衡量标准来解释这种绩效差距的原因,于是更倾向于相信团队建设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然而,在亚历克斯•彭特兰教授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确确实实运用科学手段找出了高绩效团队特有的群体动力——它们的活力、创造力和共同使命感远胜于其他团队。这种群体动力是可以观察、量化和衡量的。最重要的是,团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增强这些动力的方法。

过去七年,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各个行业共21家组织中,给2,500名团队成员配备电子胸卡,在他们相互沟通时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他们说话时的语气、身体语言、谈话对象和谈话时长等。结果得到的数据惊人地一致,都证实了良好的沟通对于打造成功团队至关重要。事实上,沟通方式的重要作用不亚于其他所有因素(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才智、个性特点、技能水平和讨论内容)加在一起的综合作用。

研究数据揭示出成功团队有五个共同特征:1.团队每个成员发言和倾听的时间基本相同,每个人发表观点都言简意赅。2.团队成员面对面沟通,话语和手势都积极有力。3.团队成员相互直接联系,而不仅仅是与团队领导沟通。4.团队成员还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下进行交流。5.团队成员定期分开,去外部探寻资源或信息,并把信息带回团队。

就团队能否成功而言,成员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才智远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重要。打造卓越团队的最佳方式并不是挑选聪明过人、成绩斐然的成员,而是了解成员之间如何沟通,并引导团队采取有利于成功的沟通方式。

通过研究,彭特兰教授确定了影响团队绩效的三个沟通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活力度,以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数量和性质为衡量标准。面对面交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其次是电话或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和短信是效果最差的沟通方式。

第二个要素是参与度,它反映了团队成员之间活力度的分布情况。在一个简单的三人团队中,参与度取决于成员A和B、A和C,以及B和C之间的平均活力度。如果团队所有成员相互之间的活力度大致相当,都比较高,则团队的整体参与度极高。如果团队中只有部分成员相互积极沟通,而其他成员没有参与,则团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

第三个要素是探索度,它与团队成员对外沟通的程度有关。高绩效团队的外部联系更广。探索度高对于创意团队最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从全新的视角看问题。

 

 

理想的团队是三个维度都保持高水平。令人意外的是,相比活力度和参与度不均衡的团队(即活力度高但参与度低的团队,或者活力度低但参与度高的团队),活力度和参与度都不高的团队居然更高效。这说明管理者在努力提高团队活力度和参与度的时候,需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有了这些数据,管理者就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说明团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这种直观的反馈马上就能让人清楚地看到数据所反映的事实,明确揭示出团队尚未意识到的薄弱环节,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出改进,更接近理想的团队沟通模式,从而最终提升个人和团队绩效。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