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新浪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2012 ,绝不会是世界末日,但至少会有末日的样子。

            首先是欧、美、日的日子不好过。危机何时探底,经济哪天回暖,心中无数。政府着急,百姓郁闷,惶惶不可终日。

            中国经济的问题一大堆,虽然靠 4 万亿的政府投资躲过了 2008 的那一劫,但先天病加传染病加后遗症的后遗症,数病齐发,不知哪里用药何处开刀。两会结束时温总答记者问,神情严峻,语气悲壮。

            最有末日感的首推房地产业。高房价到底是谁之过?这是个天问。房价究竟怎样才算合理?谁也谁不清;房企该怎么结局,调控会怎样收场,谁都不敢说。房企还没倒,相关行业已成重灾区。

            依次排序,接下来感觉大难临头的就是外贸型企业。

        “广交会” 历来被视为 “中国外贸 的 晴雨表和风向标” 。 2011 年 10 月举行的 第110 届“广交会”, 到会采购商报名 仅 14 万人,相对上届的21万到会总人数减少了约33% 。据统计,我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实际成交额比上一届分别下降 19% 和 24% 。 2011 年 12 月,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 13.4% 和 11.8% ,比去年一月份回落了 24.2% 和 39.8% 。                                      

          商务部官员接受采访时直言: 2012 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矛盾、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波动等因素,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会加大。

            不过,与房地产不同,外贸企业没有政府打压,少有政企博弈,市场的问题基本还是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

            与以往不同,今年商务部首次将内贸置于外贸之上,扩内需成为今年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 扩大内需 ” 、 “ 扶持中小企业成长 ” 的利好政策,成为推动内贸市场的强大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 2012 年经济工作明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同时,国家还将采取更多措施 , 更加有效地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或将成为新一轮消费增长的引擎。不少外贸企业开始转向“最熟悉的陌生人”——内贸市场发展。

          不过,落到微观层面,“外转内”真的困难诸多:

 

  1 ,许多外贸企业虽然在产品上有一定的优势,但设计、技术、款式、甚至原材料都是人家的,直接投入市场有知识产权问题。

        2 ,内贸市场渠道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外贸企业既缺乏经验,又没有投入的心理准备。

        3 ,外贸和内贸是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外贸团队做内贸,水土不服。

        4 ,融资和资金回流,内贸比外贸困难得多,慢得多,风险也大得多。

        5 ,做内贸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既需要专业支持,又需要资金投入,外贸企业往往心中无底。

          但把所有问题归结起来,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问题,意识问题。  

          外贸企业说到底是被“营销”的企业。习惯被采购,不习惯主动推销;喜欢搞生产,害怕做营销;情愿依赖客户,不敢面对市场;宁可低风险低利润,不奢望高投入高产出。

        近几年,我们帮不少外贸型企业进行内贸化转型。有成功的标版,也有失败的案例。成功的,基本都是产品基础好,外贸和内贸两条线分开运行,老板转型意志坚决;失败的,无一例外都是老板的“外贸习性”无法转变。

        所以,“外转内”想成功,首先是老板要彻底想清楚,要自我洗脑。犹犹豫豫,半推半就,不仅良机错失,还容易浅尝辄止,功亏一篑。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