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新浪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邱 林

 

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的财富并非最多,仍跻身中国“明星富豪”之列。这些年,围绕在他头上的光环太多了——弱冠之年,已赚到 3000 万元;而立之年,玩转中国足球;不惑之年,雄心勃勃地要建立民营企业的石化产业链。但今年 315 日,这一切都戛然而止。截至目前,徐明失踪一个多月了。

 

其实,徐明的“失踪”实为“被调查”。据新华社下属的《财经国家周刊》透露,徐明因涉嫌经济案件被相关部门控制。事由之一是徐明掌控的“实德系”在足协打黑的进一步行动中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当年一些关键场次的假球将被一一过堂;事由之二则是涉及“经济问题”,有信息源指向了 2009 年徐明以 18 亿高价在哈尔滨拍下的新区地王。

 

徐明在商场打拚了十多年,不曾想到会有今天的结局。当然,这只不过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家纷纷出事的一个缩影——知名民营企业家屡涉经济大案。从 2003 年上海首富、农凯集团董事长周正毅被捕,到 2010 年中国首富、国美电器主席黄光裕锒铛入狱,以及此次徐明失踪,“明星富豪”接二连三地倒下。

 

徐明事件的发生,至少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在当今的中国,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高度复杂化,只用过去惯常采用的一种调子(或好或坏)已经完全不能解释当前民营企业面临问题。美与丑和善与恶在民营企业身上完美地结合和表演。特殊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造就了民营企业家对权贵的攀附。

 

以徐明的实德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壮大过程中,与官场有染已是公开的秘密。 20013 月,实德集团一次追加注资达 40 亿元,但这 40 亿元巨资来源至今仍是谜。而更让人迷茫的是,在 20028 月实德集团进行一次资产合并时,多位投资人把股权无偿转让给了徐明,让其在实德集团占有的股份上升到 17.75% ,成为第一大股东。

 

实德集团究竟用什么办法从国有银行贷取巨款,或从其他渠道获取巨额资金?靠徐明自身的能量显然无法实现,唯一能做的只有一条,就是依赖关系、贿赂和做假。民营企业家的行为畸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要想发财,就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攀附权贵。

 

目前的民营企业家基本上都是第一代企业家,他们大多成长于“文革”时期,身上带有“草莽英雄”的色彩,有胆识、有魄力。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相比,他们更注重“关系”或“背景”,依靠“关系”一夜暴富的现象的确存在。所以,近年来民营企业家出事形成一种惯性,一批高官落马,就必然拉下一批明星企业家。

 

这当然是目前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企业家的职能之一是赚钱,赚钱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靠能力和创新实现;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政府的权力很大,社会上存在腐败之风,那么民营企业家为企业的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走上攀附政府、跟政府建立更密切关系的道路。

 

这在历史上早有先例——商人为了盈利不得不攀附权贵。现在的民营企业家就是这样,他们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分野,一部分与权贵同流合污,一部分正在逐步觉醒,开始追求独立的人格。徐明似乎属于前者。他让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横亘着多少艰难险阻和体制制度障碍。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号召“民营企业家要远离权力”。他认为,民营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感,与官商划清界限,对官员的寻租行为必须抵制。官商勾结的做法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保护所有人的产权,而是权力的介入,损害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保护少数人。企业与权力走得太近,是不道德的,也是走不远的。

 

话虽这么说,假如民营企业家不同流合污,不融入游戏规则,不攀附权贵,许多事情没法做,更重要的是,企业难以经营。如果同流合污,充分融入目前的各种游戏规则,和权贵相濡以沫,但秋后算账却是常有的事。实际上,民营企业家最大的风险在于,由于法律无保障和权力的互斗,其结果往往是殃及池鱼。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