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尤因•马里恩•考夫曼基金会(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的一项研究,只有11%的初创企业是由“用户型企业家”创立的,但在创立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成功企业中,这类创始人的比例几乎达到了50%。
这个现象说明: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创业者通常要比那些单纯以赚钱为出发点的人更有优势。该研究将用户型企业家定义为“为了满足自己所需研发创新产品或服务、随后创立企业对这些产品和服务进行商业化操作的人”。
考夫曼基金会政策研究员、报告撰稿人之一的里迪称:“用户型企业家和其他企业家不同。很明显,这些企业家在进入业务领域时拥有更明确的理念、创新方法和客户群来打造一家成功的企业。”
这份报告还援引医疗设备制造商美敦力公司(Medtronic)作为例证。美敦力公司创始人心脏外科医师沃尔顿•来里赫和他的发明家好友厄尔•贝根就是用户型企业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病人因断电而丧失生命,为此,他们发明了第一台安装电池的心脏起搏器。美敦力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也是财富五百强公司之一,市场价值高达400亿美元。
里迪说:“很明显,这些企业家进入各自的业务领域时拥有更切实的理念、创新以及客户群来打造一家成功的企业。”他补充说,这项调查都是“第一手”分析材料。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