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李文武 中金在线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三国有位勇将,因自然灾难的原因,败于关羽,从此羞愧得无地自容,抬头不起。最后,间接地死在魏文帝曹丕手里。士可杀,不可辱。但是现代社会,对老百姓做出可耻的事情,被免掉的官员,毫无羞愧之心,屡屡地又重新被官复原职,甚至于受到提拔。难道中国的公务员队伍,就没有人才吗?难道受到问责被罢免的官员,真的是天才吗?国家真得就离不开这些被罢免的官员吗?这是什么原因在作祟?知道吗,这样做会造成更多的官员前腐后继!有些被问责官员道德素质不如败军之将于禁!房地产行业其实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请有良知的官员与学者们,还有企业家们不要为其摇旗纳喊。国家有统计数据,只要没有水分,一查就知道,什么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二个指标就可以衡量出什么是支柱产业:一是为国家缴纳的税收排在第一,要国家补贴的钱最少的行业就是支柱产业。二是计划 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就是支柱产业。加拿大曾经小麦出口是其国家支柱产业。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吗?绝对不是!房地产行业会动摇中国经济吗?绝对不会。相反,房地产行业是榨血机器。每年不知道要吞老百姓多少血汗钱。再者,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大部分城市子女,每个人几乎可以继承二套以上的房产。有些人甚至于继承五套以上。要那么多房子干嘛,住鬼嘛?房地产的无限制地涨价,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是我们有良知的人所担心的。我只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当房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不会昧着良心讲假话。房价下跌,我住的房子一样会贬值,无所谓,只要大多数人民过得好,这点损失算什么。让它跌得更猛烈些吧!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黄巾军造反起义。鲍信招兵买马,于禁成为其下属。曹操成为衮州主人,于禁属将军王朗。王朗觉得于禁是人才,向曹操推荐,说于禁的才能可堪任大将军。曹操听说后与于禁交谈,委任于禁为军司马官职。让于禁领军攻徐州广戚城,攻克后,曹操因军功封于禁为陷阵都尉。跟随曹操讨伐吕布濮阳,另外在城内攻破吕布二个军营,他属于别将破高雅于须昌。又跟随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兵围张超于雍丘,皆拔其城池。跟随曹操征讨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黄邵等人利用夜色偷袭曹操的军营,于禁率属下勇猛战斗,斩杀黄邵等人,尽降其众。升职为平虏校尉。跟随曹操围攻桥蕤于苦城,斩杀桥蕤等四将。跟随曹操至宛城,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军事不利,失败后还军舞阴。由于军事失败导致曹军大乱,各间行求曹操。于禁独率所将几百士兵,且战且退,这此士兵在战争阵亡较多,但都不离不弃。追兵稍缓,于禁整理军队,鸣鼓而还。他还没有见到曹操时,在路上见到10多人裸身而走,于禁挡住他们询问原因,他们说:“被青州兵所抢劫。”初,黄巾军被曹军打败而投降,曹操择其精锐,号为“青州兵”。曹操比较宽待他们,他们因此缘由而敢抢掠。于禁听后大怒,批评青州兵们说:“青州兵归顺了曹公,还要做贼吗?”于是征讨他们,且数落他们的罪行。青州兵们到曹操面前恶人先告状。于禁到了曹操军休息的地方,先搞军事防御工事,没有及时去面见曹操。有人跟于禁讲:“青州兵已在曹公面前告了你的状,你得去曹公那里为自己辩护。”于禁说:“现在敌军就在后面,追到这里也要不了多长时间,不先作战斗准备,如何待敌?况且曹公聪明,青州兵的恶状是没有用的。”于禁把防御工事搞好,安营扎寨后,乃见曹操,向其说明攻击青州兵的原因。曹操很高兴,对于禁说:“育水之难,我的困境,将军在乱军能整军作战,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说是古代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于禁前后的功劳,封于禁益寿亭侯。后来,又跟随曹操攻张绣于穰城,擒拿吕布于下邳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