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创业邦》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前一段时间,中概股做空机构Citron企图做空360的股票,这件事也促使我们进行反思。360首创“免费安全”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商业模式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被海外誉为互联网的中国模式。因为在美国找不到对应的参照物,而360的股价一直表现不错,如果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Citron看不明白,于是它采取有罪推定的思维模式,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有可以做空牟利的空间。这说明,关于360的商业模式,或者360未来成为怎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加强与海外投资者的沟通。

360的未来是什么?今天,360拥有超过3.7亿用户,用户渗透率达到89%,同时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这为360成为有影响力的平台公司奠定了基础。我的希望是,360未来会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开放的、有助于产业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首先,平台是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成长的土壤。平台公司通过提供一种普遍服务,从而获得了海量的用户,其品牌和产品体验能够对用户产生很强的影响力。这种普遍服务可以是即时通讯,可以是搜索,可以是安全。平台公司每时每刻都能产生巨大的流量,而这些流量就是新业务、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成长所需要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尤其重要。我相信斯坦福商学院的那句话:小公司才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互联网的创新动力,是来自于小的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公司。

其次,开放平台将是未来十年互联网的主流发展方向,360将坚持走开放平台的道路。开放是360的DNA,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合作与共享的道路。因为没有形成自我封闭的平台体系,所以在中国互联网从封闭向开放转型的时候,360没有历史包袱,反而能进入快车道,能快速形成平台。例如,今天360的两大收入来源,网址导航和网页游戏,从一开始就是与众多伙伴合作与共享。我们坚持自己不做游戏,不与合作伙伴争利,这样才能广纳众贤;360网址导航也成为扶植、帮助互联网中小公司获取流量、进行创业的平台。今天,360开放平台上已经有超过15万款应用,来自大大小小的创业者;360的电商平台也成为电商企业重要的流量入口。在未来,我们还将挖掘360开放平台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向合作伙伴开放,向创业者开放。我相信,开放平台将不仅成就360,也将成就一个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最后,作为360开放平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我们将持续聚焦于安全,追求极致。在平台策略上,360走开放和合作的道路。在安全上,360将会更专注,更聚焦。360的使命是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安全是360积累用户、构筑巨大用户基数的核心价值服务。所以,360要把安全保持领先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成为中国互联网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公司。

然而,我多次强调,如果一个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建立一个平台,那么肯定建立不起平台。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平台公司,如果满脑子都是平台,一味地追逐商业利益,抛弃了用户至上,远离了用户价值,那么即使这个平台建立起来,那也是沙滩上的城堡,不堪一击。有人说,用户至上是幌子,是华而不实的口号,一个企业到底还是要追求商业利益的。但是,对一个平台公司而言,有了海量忠诚用户基础,就可以与时俱进,嫁接合适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会不断变化,但是用户对公司和产品的认可才是持久的最大资产。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所有的商业价值都建立在企业所创造的用户价值之上。所谓“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人就是用户价值,地就是商业价值。这个道理对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是适用的。

所以,坚持用户至上,追求一流的用户体验,建立持续、长期的用户价值,这是360走到今天的源动力,也是未来建立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的基础。只要能够持久地为用户创造价值,360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影响力的平台公司。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