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Martin Zwilling 福布斯中文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许多有创业想法的人在迈出第一步时苦苦挣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踏入未知的世界。他们到处寻求意见,问时机是不是合适,而事实是,创业并没有一个最理想的时机。这就像要开始一段私人关系,如果你一定要等到合适的时候才开始,那么你可能永远都开始不了。

我和许多专家就此进行过探讨,每个人对合适创业的个人特质和商业条件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处于复苏之中的经济正适合初创企业,但对于成功的初创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对的人,而不是对的点子,或是对的条件。故而,真正的挑战是比照以下几点核实自己是否到了创业的时机:

1. 经营企业是你心中所渴望的。这是现在创办一家企业所必须的理由,但却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这和“我想要改变世界(做某项光荣事业的志愿者吧!)”或是“我厌倦了公司里的琐碎工作(休假吧!)”不一样。这意味着你确实拥有一项出奇制胜的新企业点子,也愿意承担风险。

2. 你知道需要完成什么,也不害怕做出决定。这就是自己成为老板后所身处的境地。克服所有障碍能让你收获巨大的满足感,做出决定后,无论是生是死,你也毫无怨言。在制定计划并执行方面,你从来就没有问题。

3. 赚大钱的机会令你激动不已。你知晓了有关谷歌和苹果公司偶然发现一个极棒的创意、战胜种种困难,然后在几年内成为价值几百万美元公司的所有故事。你喜欢这样的想法:你所赚的钱大部分都是你的,而不仅仅是公司利润。

4. 你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你有利。最近的经济衰退必然为新产品打开了机会的大门,并且你能以更低的价格雇佣到大量的熟练工。过去许多伟大的创业家都是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创办的企业。

5. 你对最后期限有话语权,并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你一直觉得,如果被允许以自己的时间计划 和阶段目标去做工作,那么你所能做出的成绩将超出现任老板对你的期望。你的自我鼓励比任何奖励、甚至是加薪都还要富有成效。

6. 你能够转而做有趣的事情。首先,你想要创办的企业是你的梦想,而不是别人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任命或寻找一个合作伙伴来管理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事(如市场营销),而不是感觉自己被那些最无趣的工作困住了。

7. 各种挑战能令你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如果你喜欢学习新事物,且变化令你更具斗志,你会喜欢新公司的环境。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从创新元素的处理,到财务挑战、市场营销及销售,乃至各种类型的顾客。

8. 你想要去的就是办公室。许多创业者喜欢在家工作,因为家中更为舒适,也能更好地与家人进行互动。有些人则喜欢折中主义的市中心LOFT办公室,或是能尽可能减少通勤路程的本地咖啡店。在现今全球已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你其实可以在世界的另一端经营企业。

9. 你所设想的对你来说并不那么困难。事实上,过去20年中,进入大部分行业的成本已经大大下降了。现在,你可以用100美元开设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或是用几千美元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办企业的正确理由是,你已经做过功课,确信你有知识和能力来轻轻松松地办成这件事。

10. 你真的已经准备好开创事业第二春了。这对婴儿潮一代和已经拥有成功职业生涯的人来说尤其适用——现在这些人有空余时间,也已经准备好迎接新挑战。创办自己企业的好处是,你甚至都不用为了这第二份工作放弃本职工作。

如果以上原因中,有那么几个正在召唤你,那么现在就是你创办自己公司的时刻了。没有更好的时机了,特别是如果你身边的人正因为以上并未列举出来的原因而犹豫不决的话。这意味着你面临着竞争要少得多。你还在等什么呢?
 
译  Lily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