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余建斌 中国企业家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要认识到99%创业会以失败告终的残酷现实;创业时要选择尚未被发现或者不被重视的领域,以在资源上取得相对的优势;一旦选定方向,要专注去把它做到极致

  据《人民日报》29日文章报道,百度CEO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百度推出新首页背后的故事,并就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创业环境发表看法。

  李彦宏表示,百度新首页是非常激进的变化,结合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需求。而这也是一个双赢局面,既使自身获益,也帮助了别人(别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用户。

  谈及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轮的上市潮,李彦宏认为,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非唯一目的,作出产品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同时,李彦宏还建言互联网创业者要做到三点,即:准备失败,勇于创新,专注如一。在李彦宏看来,99%互联网创业都会失败,只有找到优势,找准方向,做到极致才会取得成功。

  以下是李彦宏访谈实录摘选。

  李彦宏:

  百度新首页更为“激进”

  过去的十年左右,所有人对搜索引擎的印象,就是首页只有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输入要找的东西后得到链接。目前的搜索引擎,也已经做到即搜即得、即搜即用。比如在搜索结果页面直接显示天气信息,提供软件下载链接,以及玩游戏、看视频。

  但这次百度首页的变化,可能是非常激进的变化。新首页实现了“不搜即得,不搜即用”,是进一步通过服务集成、智能推荐等方式,把互联网服务和用户的需求对接。

  百度推“一号直达”背后

  (外界)对(百度)“一号直达”是整合互联网服务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是互通。用一个账号,不需要切换,就能直达所有的互联网深度服务,这些互联网服务的消息通知也反向推送到百度首页上。比如说,用户在百度登录以后,发现微博上有内容更新,点击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微博的内容页面,不再需要重新登录。

  “一号直达”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但没有特别成功的例子。百度做的原因,一是百度的首页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页面之一,用这样的访问页面推广“一号直达”,对于产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二是“一号直达”不仅使得百度获益,也能够使很多合作伙伴找到自己更多的目标用户群。

  双赢之局

  搜索引擎是天生的开放的系统,因此百度的产业链一开始其基因也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很多合作伙伴。我们借助别人的内容,变成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站。而别人借助百度的流量,获得更多的用户。所以,天生就是双赢的局面。

  新首页的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开发者、服务提供者、产品提供者,都有机会把他们的优秀产品展现到更多目标用户面前。数亿用户访问的页面的开放,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机会和创新动力。

  99%创业都会失败

  (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手段。其实你自己能够做多少,你所在的公司、你所开发的产品到底对这个市场有多长久的吸引力,才是最重要的。越是热的东西越要在自己脑子里面过一遍,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是你的机会。

  我看到的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间页、读图时代和应用为王。其中,中间页是指在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搭建桥梁,并借此找到新的机遇点。

  对于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我想送给他们三个词:准备失败,勇于创新,专注如一。具体讲,要认识到99%创业会以失败告终的残酷现实;创业时要选择尚未被发现或者不被重视的领域,以在资源上取得相对的优势;一旦选定方向,要专注去把它做到极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百度(Nasdaq: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阅读更多【百度】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