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吴伯凡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老练的投资人对那种头头是道讲述自己商业模式的人总抱有几分不信任,因为他相信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是摸索出来的,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把模式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意味着他把大量不确定性和面对不确定性的随机应变都忽略了。要判断一个模式是否真的靠得住,除了用头脑(Mind)去思考,更要用内心(Heart)去体察和感悟。比拿它去说服别人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信服这个模式。

与战略一样,商业模式同样存在规划学派与进程学派之分。前者相信,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商业模式是在仔细评估各种要素之后规划出来的;后者认定,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在实际的进程中持续摸索、优化而成的。相对而言,后者更接近创业和经营的实情,因为虽然会游泳之后再下水是最稳妥的,但我们实在无法在学会游泳之后再下水,而只能在下水后才能学会游泳。

对创新最简洁的定义是“能够落到实处的创意”,一个人如果只有“头脑”没有“内心”,不能如星巴克的霍华德.舒尔茨所说的“将心注入”,那他往往只能规划出一种“供观赏用”而不是真正管用的商业模式。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规划是全无用处的。没有以基本的预判为前提的随机应变,很可能沦为随波逐流。一种商业模式得以成功,总是与这种模式中某种“痴心不改”的成分密切相关。成功的商业模式总包含机会主义的元素,但机会主义只能作为元素存在,纯粹的机会主义终难成大事。商业模式中的机会主义,是一种“有导向的机会主义”(Directed Opportunism)。

仔细检阅2010年中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我们发现,富有成长性的模式最终呈现出某种“不约而同”的一致性。

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这些商业模式几乎都与消费品行业有关。这是商业从手段、技术向目的、用途,从炒作面向基本面的回归。尽管互联网几乎是所有商业模式的共同题材,但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商业能为互联网做什么,而是互联网能为商业做什么。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消费时代”——追求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总在为生活做准备和积累的生活。借这个大势而展开的创新,才可能是真正管用的创新。

一致性还表现在“形式”上。“纯粹”的模式越来越少,多数模式都呈现出某种复合性和跨界性。比如说,我们难于界定,快乐购是广告、娱乐还是销售?维络城是销售渠道还是定向广告,是电子商务还是传统商务?界定和分类的难度恰恰是其创新性之所在,其活力和成长性正好源于这种“杂交性”。

众多商业模式中“所见略同”的,也许正是创业者们在各自的生意中用心体察和感悟到的“时代精神”。它不是规划出来的,但它能够形成某种导向,它可以让我们的创新免于最终的迷惘。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夫妻》
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启示:人的观念没有什么不可改变,关键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客户心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