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杨忠达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战略是凝练的思想,具有强大和执着的鞭策力,这种力量绝不是流于表面的,因此其建构的过程必然是煞费苦心的,热烈的进取心必须要靠精密的理性来支持。
1.定位使命和愿景:一般来说,准备确定使命和愿景的企业都已经经过了创业和成长期的拼杀,并且至少在细分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生存上已经缓下了一口气,开始面对“长治久安”的问题,于是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价值和信仰,就像过了青春期的年轻人一样。经过这一阶段的反思,以后的大方向就基本确定了。
2.拟制战略规划:本着使命和愿景的精神,结合以往的市场经验,可以粗线条地绘制战略体系的框架,包括以下内容(其中“期限”是个很核心的问题,以现实市场的变化速度来讲,3年已经是个足够长的时间。逐层分解后作为各期的行动计划)——
(1)经营目标:这是最容易验证的部分。具体指标有资产规模、产量、利润增长率、市场份额等。分解到每一年;
(2)技术创新:能够产生生产力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有多少,需要产生多少的效益;
(3)市场开拓:是否拓展其他的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的经营成果如何;
(4)财务运作: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开拓资本经营业务(如融资渠道,投资品种等)
(5)服务水平:服务模式创新,客户投诉率、满意度和忠诚度
(6)树立品牌:是地方品牌还是全国品牌,在业内的品牌排名如何
(7)HR平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业化队伍建设,怎样确保源源不断的人才推动力;
(8)文化改造:建立外在的形象识别系统,内部的综合管理制度、文化纲领和员工手册
以上各方面都需要有“多少、什么时候、什么效果”的定量描述,即使只是出于期望和估计。
3.进行战略分析:以上的框架只是感性的期望,这一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是宏观面分析和基本的预测,如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对本行业的政策全面了解,并对紧密相关行业(上下游、其他)的产业政策保持关注;
然后,是行业结构的分析,如市场供需状况,行业集中度及主要参与者的份额比例
第三,是市场竞争结构的分析,可用5力图
最后是SWOT分析,其实从上面已经可以归纳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现在要考察内部的资源能力了。这其实是最困难的一步,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免受高层感性影响。
4.制定战略规划:现在是细化甚至调整框架的时候了
(1)占核心地位的是经营战略(或称作竞争战略)——是扩张还是收缩(可用波士顿的业务选择矩阵),是多元化还是集中,是规模化降价还是差异化
(2)确定经营目标体系
(3)其他职能战略,要全面地协调经营战略,并支持经营目标达成
5.战略实施阶段:这是一场考验组织执行力的战役。或者是逐层分解的目标管理和计划体系,或者是平衡计分卡。这个阶段可以是各种管理工具的实验场,也是各种管理技能的展示之处。有条件的就该上IT管理系统了。使这个阶段成功的要点是:让尽可能多的员工了解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并在日常工作中不定期地宣传和强调;高层要定期会商检视战略的执行情况,看有无调整的必要;一切的执行都可以分解成某个员工的具体工作,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就成了关键,这也是对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表示出:怎样的作法是对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毕竟,离开了人本主体,执行力就成了空中楼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