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白万纲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产融结合类的问题和实践,是我们做大企业、集团公司的重要的课题和症结,值得我们重视和深入探讨。

一、德隆的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之所以在今天能够被中国企业重视,是和德隆分不开的,德隆也许是极少数的中国企业中,偶然地领悟到产融结合真谛的一家公司。所以直至今天,德隆的产融结合的相关操作仍是许多中国企业引用的一个历史性标杆。

德隆产融结合的主要内涵大概可以简单地归为三条:

第一,德隆认为越是管理落后、行业集中度底的产业,当先进的金融资本及管理方式进入后,越能够产生运营型暴利。例如在山东的德农,德隆曾经在短短的四年中使其销售额达到30亿,后因为德隆母公司的轰然垮塌,德农才未能做下去。但是德隆的基本想法由此可见,即找到一个高度分散的,谁都看不起眼的行业进入,因为不受重视,所以行业里面没有形成大玩家,可以被迅速地整合,这就包括德隆曾进入的亚麻、蕃茄酱、水泥、汽配、五金工具等行业。这些行业里德隆典型的方式就是用较高档的密集的金融资本和管理能力,整合一些相对较低档、或者说较分散的行业中去。

第二,就是德隆大名鼎鼎的一种投资方式,叫反向投资(或反向并购、落差整合、反向并购)。德隆认为国外企业来中国OEM,使中国企业只能获取整个利润环节最低的制造端,而研发、物流、仓储、配送、营销等利润,全部被国外企业获取。因此德隆设想并购一些产融能力强的企业,再去并购一些海外的具有品牌和营销渠道的企业,通过自己给自己下单的方式,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整合。

第三,德隆的财绩惊人,对资本运营 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当时韩国整个国家破产,使韩国的很多大项目无法进行,如其中韩国某商社购买了一艘俄罗斯的退役航空母舰明斯克号,原计划改造成一个海上娱乐城,但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运营,德隆就以区区6000万将其买入,将这个航母拖到蛇口港。围绕这个航母德隆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运作,第一次是抵押给广发银行,获得了2.4亿资金,第二次是将其改造成海上军事博物馆,将未来30年的门票收入卖给了中青旅,同样获得了2.4亿。要注意该门票收入不是指所有的门票收入,而是某一个区间内的门票收入,超过这个区间将和德隆分成。中青旅也希望德隆进行投入,共同提升销售收入。比方说初始时每日 门票收入7000元,那么超出7000元的部门要与德隆分成。综上所述德隆直接将4.8亿元收入囊中,而净付出只有6000万,虽然集团对外宣称改建花费巨大,但事实上该航母已改建得差不多了,并没有巨大的投入。

德隆的这些做法,包括后文要介绍的另外的一些做法,总的来讲,给中国企业如何做产融结合,上了扎实的一课。传统企业在营运过程当中只有产业资本,德隆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完成了金融资本、商业资本的运作,掀开了中国企业历史的一页。

二、严介和的产融结合道路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利润极低的建筑行业中,那就是太平洋建设的严介和。严介和做建筑通过假称自己要收购江苏的建安公司,获得了建安公司的许多材料后去申报资质,但申报成功后却并未收购。严介和用多次类似手法获得了在道路、桥梁、隧道等方面的特、一级资质。

一、太平洋建设的第一种产融结合的方式是BOT和BT。BOT是建成之后要通过一定时期的营运,而BT就是建造好以后直接移交,这两种方式过程中建筑承包商都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严介和利用大量为太平洋建设做配套的企业为其进行垫资,加之从政府手中一般能获得25%的款,形成了中国式的BT、BOT。严介和总是选择苏北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以及景德镇、内蒙等地做此类项目,并要求政府25%的款项,但工程却由建筑分包商分级为其垫资,甚至有时候还收取质保金、押金,额外的获得现金流。而后利用高速公路等这些设施运营所获得的钱,慢慢地偿还建筑分包商。

二、在第一种方式走不通的情况下严介和采用了第二种方式,就是以帮助地方政府吸收亏损企业的条件,换取当地重大市政工程的BT、BOT项目。这一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严介和的团队在拿项目之前,就已经对当地的市场的大型国企进行了调查。尤其是寻找价格被严重低估的,或者因内部管理不善而亏损的企业,因此一旦收购可以迅速地通过管理产生效益。严介和一方面成功地收购了当地许多价值严重被低估,甚至有非常优质的资产的企业,另一方面,用一标的手法拿到了许多BT、BOT项目。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南通的ST纵横。

严介和的运作手法,事实上比起自学成才的德隆,相对来说手法已经比较简单。但是饶是如此,在前几年他最厉害的时候,也曾经排到胡润榜的第三,由此可见严介和的这种运作手法,这种简单的产融结合的手法,还是有他的功效。

三、雅戈尔的产融之路

雅戈尔上市后拿到资金,通过研究发现金融未来可能会很好,所以分别投资在中兴证券和宁波商行,结果这两块在上市以后市值超过200个亿,当初参与改制的那些企业,纷纷要求上市或已上市,使雅戈尔赚了大钱。这种情况下雅戈尔开始它的产融狂奔,成立了一个类似投行的部门,专门做兼并、收购、股权投资等。

例如雅戈尔去重庆见薄熙来的时候,最后发言:“我们这次来带了一百个亿,希望薄书记给我们派个活”,一战成名。

四、产融结合的定义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刚开始是不自觉地涉足产融结合,到后来是自觉地去实现产融结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通过在资金供求、股权等方面相互渗透,或保持一定密切的联系,形成大资本或企业联盟。这种做法在德国叫康采,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整个欧洲的许多家族,包括家族与家族之间联姻的一种重要的产物。产融结合的一个宽泛的定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地,只要两个资本结合,或者两个企业结合了,我们都可以将它宽泛地称作产融结合。目前中国产融结合的最佳实践是浙江,浙江在产融结合上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