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哈佛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我们许多人都相信,当今快速决策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不快速决策,就是拖延或管理抖动 (managerial dithering)。然而,仅仅关注决策的速度,我们是否放弃了聆听、讨论、评估、尊重各种不同观点的需要?我们是不是在营造一种急于下结论的文化?

我之所以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名印度报纸记者写的关于Dongria Kondh部落的文章。一直以来,这个部落都在反对英国采矿公司在他们居住并敬为神圣的奈彦吉利(Niyamgiri) 山上开采铝土矿。奈彦吉利群山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数不清的植物群,包括20种属的兰花和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听上去有点像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的电影《阿凡达》(Avatar),其实Dongria人还曾向卡梅隆求助过——由于环境审核没有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Dongria Kondh部落成功地制止了开采项目。

强大的跨国企业与只有1,453人的部落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印度关于发展的辩论。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偏袒任何一方;引起我关注的是潜台词,即我们要包容他人的观点。实际上,这名新闻记者承认,在访问该地区后,他觉得问题要比答案多。然而,我看到很少有人能把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来,让人有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辩论。我们常常是急于发表观点——可悲的是,听到最多的通常是最响的声音。

假如我们忘记分歧的观点,专注于使我们的行动趋向一致,那么我们会取得更快的进展。我们达成共识并专注于一致的行动,虽然每次取得少许进展,但会稳步前进。比如说,(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印度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人的发展,所以重中之重应该是教育(生活技能,不是书写技能)、医疗保健,以及能让人们做出知情选择的知识共享。

另一个趋同的方面可以是努力深入钻研,这样我们才能更多了解初看不合逻辑的不同观点。这可能会让我们改变观点和决策。比如说,我们需要更多了解Dongria部落以及他们的愿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多听少讲。我知道,我还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复杂性,我希望,这篇文章将会引发讨论和辩论,让我有更多的了解。

正如发展面临的难题一样,多数管理问题也不仅复杂,而且还与根深蒂固的人类情感有关。管理人员面对的很多情况的中心也有座奈彦吉利山。速度固然重要,但假如能稍作停顿,我们将会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再做决策,这样的决策让人执行起来速度将要快上两倍。

因此,为什么我们做决策时不慢慢来,而达成一致后就快速行动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