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华工商时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是企业,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有一个不太好的趋势,我把它叫做对企业的崇拜,特别是对大企业的崇拜。实际上日本99.7%是中小企业,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长大。我们经常把日本的中小企业叫做隐形冠军。比方说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者在某一个特定的部件方面,它可能就是一个世界第一,那么这些企业如果按中国这种模式的话,至少要找两个投资方包装一下,中小板上市了,圈钱了。为什么这些社长们对上市或者企业做大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的兴趣在什么地方?怎么考虑的?我们以前专门在东京的大田区,那是日本中小企业非常出名的一个基地,同企业的管理者们做过交流,他们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日本很多中小企业的社长们,本身搞技术、搞工程出身的,他们一生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把他的产品做成世界最好,做成99.999%的好。日本制造领域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发展也很稳定,他门追求的是一种长期的成就感。而作为上市这样的事情,他们觉得超过自己的控制能力,不是他感兴趣的方向。做企业的人都很清楚,作为世界制造业,德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好的,这些年也有很多的中国企业想到日本去购买一些中小企业参股,但是发现很多企业不感兴趣,并不是说你带着钱来我就愿意把技术给你,或者愿意跟你合作,你即使给他一个非常美妙的前景,中国市场的确也是很大的诱惑,但很多情况之下他们还是很不积极的。

  我想,很多时候做大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两年前的丰田丑闻就是个很好的反面例证。美国在三大公司出现问题以后,丰田太在乎世界第一,导致一切问题的出现跟这个有关。在美国出事的车刹,这其实是一间美国公司,但是美国政府不管,最后只能由日本丰田埋单。只要你在某些方面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所以,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合适的规模。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国家非常高调地谈企业升级的问题,问题很好提,政策很好制订,但是怎么做?怎么样才能产业升级,很多时候不是想当然的,想升级,想进入高端领域,其实背后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经验的累积做支撑的。我发现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有很多很有趣的现象,中国越是垄断的企业对研发越没有兴趣,我们原来以为外向型企业会好一点儿,但是现在发现也一样没有兴趣,研发占的比重比2000年以后的情况还要低,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我们要谈产业升级,研发这块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中国创造就成空谈了,如果研发跟不上去,一切就无从谈起。为什么企业对研发这块没有那么大的欲望和兴趣,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跟现在政府方面没有一个配套的制度和规范化有关系。日本中小企业为什么做得好?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发展情况,你就知道政府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日本在发达国家中间是第一个建立了中小企业厅的国家,1948年就专门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1963年又专门为中小企业立法。日本的模式是一个下包制,换句话说,大量的企业是为集成企业做部件做服务的,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很好,可以称之为隐形冠军,但是跟大企业比起来的时候是处于弱势的,日本基于这种判断,很早的时候就为中小企业立法,建立了中小企业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立法,立法制订以后,他建立了一整套机制,每个县、每个区都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培育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由中央部委派年轻的官员在那儿工作,聘请了一批做财务、做技术的专家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同时在每一个城市建立了非常大的技术研发中心,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些经验,非常值得中国的政府机构借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夜市》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境界思维: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