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编译/程广浩 《管理@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年11月刊

  营销人员工作时喜欢站在需求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只要顾客需要,就降低商品价格;并且加大广告投放,赚取更多利润。因为如果你能使人们对你生产的商品有更多需求,那么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典型的营销公司的承诺:只要给我们钱,我们就会使需求量增加。

  但是另外一种方式被忽略了,即如果你能提供一种其他人不能提供、稀少而又令人垂涎的商品或服务,你也会成功。可是什么是既稀缺又有广泛需求的?这很难去想象、去传达、去制造。事实上,在这个能提供无限供给、更加高效的、相互联系的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无法得到的,那就是找到哪些是既稀缺而又有广泛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商品化并不只适用于生产和销售廉价商品,这些现在都很容易做到。做一个期权定价模型很方便,分析一个电子表格也很容易。提供审计服务并不困难,运行一个高流量的网站也是一样简单,只要几美分亚马逊就会为你做这些。即使是要达到复杂的电脑绘图效果也并不特别困难,你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更省钱地制做一部“狼人”题材的电影了。

  由于这些困难的减少,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变化,更低的价格(当然是更低的利润率)。这对组织造成了巨大压力,因为这种竞争已经到了生存的底线,而它们还要把这一切简单的工作做的更快,价格也要比昨天做的更低。然而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使他们达到其中任何一个目标了。那么针对这种恶性竞争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唯一的选择就是制造稀缺品——有价值的、人们愿意为之支付更多的东西。

  本文节选自《管理@人》2010年第12期杂志。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鞭策》
[故事]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