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号称爆品致胜的年代。各行各业都玩命地用尽所有资源打造极致的爆品,其中的脱颖而出者也都在利用爆品获得超额利润:苹果公司仅靠一年一款手机就赚得钵满盆盈,销售额高达上千亿;老干妈凭借一款辣酱就有不上市的底气,年销售额也能超过60亿元;三只松鼠凭借几款干果迅速崛起,年销售额超过45亿元……
在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的浸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迷信只要打造出爆品就能够摆脱困境、转型成功,进而收获丰厚利润。甚至有人号称企业转型关键是要做爆品。餐饮企业西贝莜面村因为“买”了一款爆品面——张爷爷手工空心挂面,人流激增40%,短短4个月就卖出100多万碗。
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伟大。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的爆品,固然可能实现质量上的无可挑剔,能够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却不一定是企业的“救世主”。
只有四十五人的小公司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打造出“永不松动”的顶级螺母,其创始人却因为螺母销售额不足,被迫做兼职来维持公司运转;2008年星巴克陷入低谷时,创始人发现一款口感极佳的饮品,将其命名为雪芭,期望打造第二个星冰乐奇迹,带领星巴克走出泥潭,结果却是铩羽而归……
没有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做出爆品,而是通过经营爆品来盈利。你做出了爆品却依旧不能成功,源于没有找到自己的付费点,即没有找到爆品的盈利模式,因此,不仅投入没有产出,更不能得到高产出,对资金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而言,就像一只爬在玻璃上的苍蝇,看似前途光明却处处碰壁。
没有付费点的爆品都是伪爆品!伪爆品的特征之一就是成本高昂:哈德洛克螺母虽然坚如磐石,结构却复杂得多,拉升成本,售价比同类高出30%之多;雪芭的成本也很霸道,从欧洲采购原材料提升了运输成本,机器清理花费1小时提高了制作成本。
没有付费点的伪爆品一般都带有成本高昂的“槽点”,具有付费点的真爆品却“逼格”众多。除了是否低成本投入之外,还有,是否用户刚需?用户需求是否高频?是否符合企业资源条件?等等,都决定了爆品能否与企业利润划上等号。
传统企业转型最怕只学到一招半式,容易遁入走火入魔,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猪,人家能够被风口吹上天,你却重重跌到地上摔得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