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一位营销高管,能否让公司获得经济利益?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和商业媒体界争论已久:2008年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发现,首席营销官(CMO)存在与否对公司业绩并无影响;而2003年的一篇论文提出,CMO使
销售额大幅增长;2012年《福布斯》一篇文章宣称“CMO已死”。这种不确定性在组织内产生了影响:最近一项调查显示,
三分之二的CMO感受到了压力,董事会或CEO要求他们证明营销的价值。
圣母大学的弗兰克·杰曼(Frank Germann)带领一支研究团队,采取一种高于此前其他研究的广阔视角,试图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研究者考察了多个行业的155家美国上市公司,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这些公司自2000年至2011年间的业绩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与未设CMO的公司相比,设有CMO的公司业绩平均高出15%。
研究者随后着手分析,是否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公司因CMO而获益更多。他们发现,令CMO价值得以凸显的组织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销售增长强劲。之前的研究表明,高增长公司最能通过客户导向信息获益,因此理应任命一位CMO,即在高管层设专人为客户发声,这样会对这些公司大有助益。
第二个特征是公司规模小。这通常意味着高管团队规模较小,研究者推断,这样一来,包括CMO在内的每位高管都会对公司战略和方向有更强的影响力。
第三个特征是CEO任期短。研究指出,高管权力与在任时间成正比,CEO新上任时,CMO等其他高管拥有的影响力更大。
不过,相关性不是因果性,杰曼的团队提醒,任命一位CMO并不一定能让利润大幅度增加。这些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可能不仅限于CMO本身的作用,还有公司总体营销机制的强弱。研究者写道:“聘请CMO,说明营销在公司更受重视,……业绩上的差异可能源于此。”无论如何,他们的发现也许能够平息争论,让CMO在高管层更具影响力。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