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2日    i黑马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微博是否过时了?微信是开通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对于产品已基本成型的创业公司CEO和市场营销人员来说,有部分人对“社会化营销”的认识仅停留在诸如:“微信公众号发布什么内容?”的层面。读罢此文,或许可以了解一些社会化营销的整体架构及实践步骤。
【专栏】创业公司怎么从零开始“社会化营销”?
一、品牌定位:

  这篇文章不是写“社会化营销”的吗?为什么首先“登场”却是“品牌定位”呢?

  悲哀的现实是:很多营销人分不清,品牌定位和市场营销的关系。简言之:这两者之间的位置如何摆放?

  我的回答是:如果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包括社会化营销)等比作一艘船的各个舵手;那么,品牌定位就是船航行途中的灯塔。灯塔亮着,舵手才不会偏离方向。

  但是,品牌定位是个综合性工程,而且它是项可大、可小的工作。有些大企业,花了几百万想出了一句品牌定位的slogan。但是,对于创业公司,这样做显然不切实际。

  如果你对“品牌定位”仍是千头万绪,不妨先看看以下三个问题:

  区分: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

  不少创始人明白“定位”的重要性,但往往混淆了“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比如:一款可维持48小时水温的保温杯。其产品定位是:48小时内,你可随时喝到热水。但品牌定位就是:走近我,一直温暖你。也许接下来,你很可能不仅仅只生产保温杯,可能还有其它相关产品。但所有产品都会围绕着“走近我,一直温暖你”的品牌定位来设计。

  所以,品牌定位是该品牌旗下所有产品折射的核心理念。以后,不管你生产什么系列产品,都不能脱离这个品牌定位。你的所有产品都蕴含了此品牌定位要传达的价值观。

  再给大家一个案例:

  美国知名鞋履品牌 “TOMS Shoes”,凭着简单易搭的样式和超级舒服的穿着感,名扬市场。其创始人是来自美国的设计师Blake Mycoskie。他在一次往阿根廷的旅程中,发现当地小朋友需要步行数英里寻找清洁水源或上学,却没有鞋子保护双脚,于是决定为当地人做点事。他从阿根廷当地传统布鞋取得灵感,成立了TOMS这个品牌,并承诺:当你购买一双TOMS鞋子,TOMS就送一双给全球需要的孩子!即:“One for One”的品牌理念。

  从“One for One”里,我们能感受到:创始人希望以“鞋子”为媒介,把“给予和有需要的人”连接起来。

  如今,TOMS不仅生产鞋子,带着“one for one”的品牌理念,它还卖眼镜,承诺买一副眼镜就帮助落后国家视力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2014年3月,TOMS还宣布开咖啡店。承诺:每卖出一袋TOMS咖啡豆,就向咖啡豆产地的人们捐出140公升饮用水。

  所以,你看到了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是多么关键!在这样一个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同质性产品之间比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品牌。

  品牌定位有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如果以下三个问题没弄清,无异于在满是荆棘、沼泽的丛林里,冒失行走。

  1、对目标用户群的清晰画像。如果你说:我的产品目标用户是“90后,爱时尚、爱旅游……”。这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些大众化的标签,太模糊,根本无法呈现“小鲜肉”们的具体特征。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更讲求个性化的互动。建议:可把目标用户分为几类群体。每一类群体找一个典型人物,用演绎法(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来描述用户画像。2、分析竞争对手。明白自己在整体市场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竞争对手相比,差异化在哪里?3、对自我的认识。优点在哪里?有哪些无法回避的缺点?什么是成功的品牌定位?

  1、突出了一个点。这个点彰显着一种“个性”。千万别贪多。将一种个性深入人心。个性可以是温暖和煦的,也可以是好玩无厘头的等等。公司的每一个要素,从和客户的互动、到产品的包装,都是品牌个性的要素。

  2、既有功能性层面的表述,又有情感的渗入。品牌是一种来自于对某种产品、服务或公司的体验之后留下的"情感回味"。

  二、分阶段展开“社会化营销”,每个阶段就是一个项目。

  研发产品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社会化营销方案。关键要明白:不同阶段,针对的目标用户是谁?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可参考以下这个表格:
【专栏】创业公司怎么从零开始“社会化营销”?

  这里以第一阶段为例:

  比如农产品(000061,股吧)。第一阶段要针对的就是特别在乎生活方式原生态,对养生有深入研究,不轻易去菜市场、超市买菜的人。

  三、“社会化营销人”要具备的“内容素质”:

  我从内容营销的角度,谈谈“内容质素”。

  1、对故事、流量都敏感。既明白:目标用户喜欢读什么故事?也要理解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生态。比如:微博怎样将流量推向公司网站?什么样的标题能引人关注?

  2、对各种社会化媒体有着极大热情。熟悉各种社交媒体、App等。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有着最酷的应用程序。

  3、有社交气质。懂得“建立和培育网络人际关系”。

  4,头脑开明,不孤芳自赏。每项面市的内容,都是根据它能够带来访问者、链接和用户而评估的,不是老板对内容质量的主观判断。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