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9日    《创业邦》杂志 作者:曾俊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杜蕾斯:如何用‘私人定制’玩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案例,往小了说,有通过销售情趣用品的马佳佳,往大了说,有集大成者的苹果以及中国的雷布斯。这些产业应互联网的到来而生,与资本摸爬滚打玩得不亦乐乎理所当然。那么杜蕾斯,这个发起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公司,是怎么玩粉丝经济的?

很多人都想赚粉丝经济的钱,尤其是这两年,“微信微博崛起”,涌现了一大堆渴望活在信徒打赏世界里的“造物主”。粉丝经济的案例,往小一点说有微信60秒段子的罗辑思维,有通过销售情趣用品的马佳佳,还有卖煎饼的黄太吉。

不甘落后的杜蕾斯

最近,而一向创意让人印象深刻的杜蕾斯也不甘落后。最近,在杜蕾斯,用户可以通过h5页面定制属于自己的避孕套外包装。其中的妙趣在于,一是可以定制属于两个人的一句话,二是定制属于两个人的星座。

‘停车坐爱枫林晚’‘one more time ’‘今晚来点荤的 ’,将这些蜜语印在杜蕾斯盒子上的时候,无论是火辣直白的情话,还是平淡恬美的日常对白,都很有可能在情侣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杜蕾斯:如何用‘私人定制’玩粉丝经济?

相比于以往以市场营销噱头为主的私人定制,这一次杜蕾斯颇下工夫:在网站,用户提交了DIY的包装盒需求之后,杜蕾斯会立即的将这样的需求反馈到产品制造过程之中,不久之后,用户便可以拿到定制品。

杜蕾斯的第一批定制设计活动,以星座为主题,用户的定制范围还在星座画面之内,同时定制的载体,还在外包装盒。可以想见,未来杜蕾斯会推出不同主题的定制,定制的花样也会不断增加,现在是DIY的第一步。

对于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难以启齿的部分,然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情色文化,又显示了中国人对于性爱晦涩的表达。随着西化教育逐渐深入,中国人对性爱话题逐渐开放,社交网络上的年轻人不再避讳性爱,基于这种洞察,杜蕾斯的私人定制活动是提供了一个出口,鼓励他们通过定制产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私人定制’最理想的状态是这样的:杜蕾斯有一套允许用户做定制开发的线上定制平台,让用户自定义其想要的产品形态、外包装盒样式。方案确定及支付后便提交杜蕾斯生产,很快产品便在自动化流程中生产出来,并直接由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将该产品送到用户手里面。整个过程涉及移动通信、定制软件、网络购物、工厂流水线、电子商务,而几乎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就能将信息或实体进行传递并配置。

看杜蕾斯的定制活动,已经将DIY的整体骨架搭建起来,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鼓励用户转发的营销活动,而是扎扎实实的做了www.durexshop.com的页面,页面中主要承担了杜蕾斯产品网络销售商城的职能,同时有了简单的工具,可供消费者挑选模板。但是严格来说,离工业4.0的预想相距还甚远。

杜蕾斯一贯走的是亲民风,经常会有巧妙的点子,不仅自己会玩,还会带着大家玩的很high。品牌需要一边亲民,一边维护自己良好品位。很多品牌夭折的原因就是,他们一边想让自己的受众更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在语言上表现得更取悦大众,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很容易就沦为大路货。

同样的,定制句或是星座这种玩法,曾有一些人玩过,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原因首先是“随意”这件事本来就有壁垒——需要用户思考的产品不是好产品,乔帮主也说“给用户他们想要的,而不是问他们要什么”。而单独定制星座的产品又显得比较薄,不能够激起用户的购买欲。其次,“随意定制”这件事很容易就会丧失新意,用户究竟会花多少时间在定制文案上暂且不说,又有多少用户能够花了时间精力还能写出好文案?

但是杜蕾斯则不同,由于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功效,许多明明很傻很天真的语言被用户一讲出就显得很“贱”很“邪恶”,用户与杜蕾斯之间的化学反应势不可挡。方便面说“这酸爽”和杜蕾斯说同样的话意思大相径庭。而“想你了”“干什么”“呵呵”这种本身就语焉不详的话更能被解读成万千滋味。

想做定制化产品的团队其实是有很多的。小到杯子,大到飞机,都可以定制。但是许多定制产品面临极速死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用户群不了解,在开发产品之前没有任何品牌积累,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识货,也就没人买。说白了,就是没人可以拿这件东西炫耀。

滚雪球的粉丝经济

杜蕾斯背后则有一群庞大的粉丝团。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中人,最大的一个主流意识就是——藐视权威,对抗权威。而杜蕾斯这类与两性相关的产品又往往成为对抗权威的一种符号,从而被广大网友所推崇。在两性类产品中,杜蕾斯又因为其时有惊人之语的广告文案、设计倍受内心年轻依旧充满朝气的人群所推崇。目前杜蕾斯官方微博粉丝124万,时有转发量破万的好段子出现。

而且,杜蕾斯的这些粉丝又是非常具有购买能力的。这种购买力绝不是土豪性质的——杜蕾斯的产品价格也并非奢侈品,而是那种经济独立,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对尝试新鲜事物所需付出的成本不在经济上具有负担的。他们喜欢杜蕾斯这个品牌,所以愿意尝试杜蕾斯的新玩法。

但是,粉丝再多,也必须对新产品有基础需求才能够实现。杜蕾斯的新产品首先得好玩。在杜蕾斯的语言体系里,每句话都有让你心领神会,笑而不语的味道,“一句话定制”这件事除了其本身的暗藏玄机外,还在于情侣间和情侣与朋友之间,语言体系的不同使这句话很可能最后成为仅属于两个人的通关密语。这句话只有情侣两个人可以理解,外人见到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更增强了情侣间的“优越感”。

因为这种“优越感”,杜蕾斯粉丝会更乐于对这个有趣的事情进行传播。拍一张照片,发一个朋友圈,顺手写一个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炫耀的新范式。所谓粉丝经济,其实最后落到经济层面,卖的还是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通过移动互联网迅速发酵,就可以通过杜蕾斯的粉丝体系,流通到大众层面之中,因为内容的有趣,会紧接着在大众层面持续发酵,不费一兵一卒,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了购买力。

杜蕾斯这款定制产品将会通过H5页面完成,从个人定制到购买,一系列的流程均通过这种在微信圈最高效快捷的方式进行,既加快了效率,也利于社交媒体传播。这种购买加传播的方式也会成为行业的一个标杆,利用粉丝力量转化成粉丝经济,再转变成大众经济进行循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