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鲁培康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从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今天,客户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这个“常理”提出了尖锐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日益成熟,顾客开始掌握着越来越大的主动权。随着由“卖家精”向“买家精”的转变,企业越来越需要关注和研究消费者行为,否则就会在纷乱多变的营销环境中失手。企业要想营销制胜,就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思维模式,从顾客的视角看问题。
  尽管市场经济强调公平交易,然而,长期以来,以企业和产品为导向的传统营销,使消费者往往居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企业同客户之间的交易是以客户为主导的双方供求价值曲线的对接与平衡过程。从根本上说,决定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于顾客价值主张,它既是企业有针对性地准确传递顾客价值的过程,也是消费者满足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今天,虽然市场营销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然而,中国学界、企业界之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从顾客的角度认识和研究顾客价值,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对于顾客价值主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顾客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

  美国营销学者劳特朋是较早认识到顾客价值的学者之一。他对顾客价值的阐述主要体现在1990年提出的4Cs理论中。针对传统营销组合4Ps理论只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来制定营销决策,忽视了顾客真正的价值需求这一不足,劳特朋认为,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应该首先注意的是4Cs,这才是顾客价值的真正体现。比如,关于价格,4Cs理论认为,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是企业制定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企业应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愿意支付多少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企业要想追求更高利润,就必须设法降低成本,推动生产技术和营销手段进入一个新的水平。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定价思维和策略则是“售价=成本+利润”,企业定价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而非消费者的承受力。

  一直以来,价格战在国内备受争议。尽管家电等高度竞争行业的价格战曾经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幸,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新技术兴起、顾客需求嬗变、产品更新换代等大环境下,价格战在所难免。过去,人们把格兰仕看做“价格杀手”,如今又把比亚迪视为“价格屠夫”。在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和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中,价格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要素。与国内多数企业的惯常思维“利润=售价-成本”不同,比亚迪采用的是“成本=售价-利润”。显然,前者会更多地开发新产品,以谋求新的“售价/成本”结构来获取高额利润,以开发新产品来驱动技术创新。但这种模式极易被模仿,竞争对手的跟进会使产品的售价迅速下降,使企业的高利润迅速丧失。“成本=售价-利润”的思维方式则使得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成本控制,更加关心如何运用技术改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以节约成本的研发来驱动技术创新。

  科特勒说:“在一个缺少顾客而不是缺少产品的社会中,以顾客为中心至关重要。仅仅满足顾客并不够,你必须取悦顾客。”这也是今天很多企业必须面对,也必须做到的,即你不仅要使顾客满意,还要使顾客感动。使顾客满意可能容易做到,使顾客感动就更加考验企业营销体系的综合竞争能力。而顾客都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会了解商品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这将决定他们的满意和再购买的可能性。

  今天,客户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顾客价值是企业重要的核心价值,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共识。顾客价值是指企业为目标客户提供的能满足其需求并达到其满意和忠诚的产品或服务,它们都包括着对客户的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企业满足和实现顾客价值的前提是洞悉顾客的价值主张,包括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销、如何从事售后服务、如何进行品牌维护、如何培育顾客忠诚等,这些都需要从顾客的视角来看问题。只有深刻洞悉市场,从顾客角度为营销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才有利于企业的营销决策,企业也才有可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