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梅鸣 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为企业高层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管理层进行营销诊断提供决策参考。借助它企业可以认清自己,洞察对手,将企业的目光从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引导出来,在全局的高度上把握市场。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大公司里面,市场调研的预算一般都要占到企业销售额的3%左右,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调研对企业的不可缺少性。

  但是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如此重要的一环,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企业聘请的专业外脑公司,市场调研都没有得到与其重要性所匹配的待遇,下面就是目前情况下市场调研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企业没有给予重视和配合,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主义机会主义观念上,迷信自己的经验与能力,甚至还有一部分决策人还处于拍脑门定方向的阶段。另一方面对调研的信心缺失,还认为市场调研可有可无,对调研的数据与结论表示怀疑(当然这也与这几年调研行业的公信力的丢失有关系),这些因素就导致市场调研先天的不足,调研项目成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导致调研作业不畅。

  调研设计不完善,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模式。这也是国内市场调研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虽然我国的市场调研行业从八十年代就开始起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指导理论。调研内容的设计还停留在一个比较粗糙的水准。许多的调研项目根本没有涉及到内容的实质上,如隔靴搔痒。效法点到为止;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标准化的作业模板缺失。

  调研的执行问题,这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成功的项目肯定是好的调研方案加上好的执行力,不成功的项目也可能也有好的方案设计,但是一到执行中就会出现问题,要么弄虚作假,要么走马观花,要么效率低下,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导致项目方向出现偏差,采集的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从而使整个项目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调研的分析和成果,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本来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过程,项目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马上就能出成果,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调研项目出来的“果”是塑料“果”, 是不能吃的,要么是与事实不符,没有执行价值,要么是人尽可知,毫无利用 价值。

  关于调研组自身定位问题,调研的性质决定了调研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在调研过程中,其角色都是不不断变换的,其要么处在企业立场看市场,要么是处在消费者立场看企业,还有可能是处在经销商立场看企业等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还原客观真实的市场状况,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住市场,但是在现实中,调研往往偏离这个方向,调研人员不知不觉的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一切围绕企业的利益点展开,诸如“如果企业这么样您认为如何”等句型频繁出现。在调研中缺乏独立性,严重依赖企业人员的解说、引导等,在这种情况下,调研的客观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上面这些问题都是在市场调研中客观存在的,当然由于从事的项目与市场条件不一样,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本人是从事营销行业时间有限,现就我的一些理解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做好市场调研:  

  1.调研设计的集体参与性和验证性,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调研设计模板,各个项目的调研设计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就必须借助集体的智慧,调研设计需要广泛的听取意见,包括客户负责人、实际资料收集人员、自动化信息处理人员等,找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方案形成后,通过试点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验证,为正式开展调研、减少误差提供实践经验。  

  2.导入监督控制机制。在项目实施中导入监督机制非常有必要,不仅有前期人员的甄选,进行中的进度把控,方法把控,还有后期的质量验收,反馈验证等,这些都应该规范化制度化,将调研的重要要素量化起来,比如说一个访谈要持续多长时间,一个市场需要查访多少终端,查访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多少天需要做一个小结等等,只有将这些要素都进行量化,才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使调研有存在的意义。  

  3.合理借助外部力量。调研是庞大的工程,其对资料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由于受时间以及资源的限制,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这时候就需要合理的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一些权威部分发布的数据,企业内部人员提供的资料等等,但是在借助的同时,需要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有水分的,确保调研资料的客观性。  

  4.调研过程中思路的验证,鉴于目前的调研结论的低含金量现实,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思路,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调研结束后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与建议,但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会不会又是一个鸡肋?没有可实施性?这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在调研过程中能带着问题与思路,将各种想法在调研中进行一一验证,用事实来淘汰掉一些不合实际的思想,从而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优质方案。

  5.调研方法的合理应用,调研也是很讲究方法技巧,比如融洽的沟通,合理的线路计划 ,各种调研工具的使用等,尤其是涉及到对被调研者进行访谈时,一些小技巧的使用可能使得沟通事半功倍,比如说事先说明需要占有的时间,赠送小礼品,尽量不涉及隐私,给予其安全感等等,这些都能使得访谈取得更真实完善的数据,有时候甚至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见薄识,但市场调研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确实地位确实非常重要,它是企业所有营销活动的第一步,一步错,全局错!希望当年毛主席的“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能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