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这条带点戏谑和自嘲的微博多少带点唏嘘,广告赢没赢我不知道,但是这场夏日的战役里最大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好声音》,这个奇迹般诞生的品牌。
 
    在“选秀已死”的大环境下,《中国好声音》凭什么逆境强势爆发?是因为它的确是一款优秀的产品。而其通常会表现出的特征是:完美地解决了消费者冲突,以及在细节上的精心打造。
 
    从超女到好声音之前,选秀最显性的冲突表现为评委的权利过大且不受限制,和选手的弱势与无法自主。一个权利与义务明显失衡的规则体系,必定遭到参与者的质疑。而消费者的需求,从冲突中来。而谁找到了选手和评委之间的冲突解决之道,也就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一把神奇的红椅子出现了。
 
    一个简单的动作,简单又近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冲突。更强大的是权利逆转环节,评委第一次被请下了神坛。而这一切,都通过一个按钮,一次转动得以实现。好的产品,简单直白易懂。
 
    少,但是更好(Weniger,aber besser)。这是最伟大的产品设计师Dieter Rams的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在Dieter的设计十诫中,我们注意的往往是创新、耐用、唯美,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实用、细节和易于理解。好的设计不需要说明书。
 
    来回顾一下那些经典的设计,哪个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呢:
 
    食品包装袋的锯齿边、小便池上印的苍蝇图案、圆珠笔的弹簧设计、Thinkpad的小红点、一次性牙膏反面的小针、铅笔上面的橡皮头、带甩干功能的拖把、抽取式的纸巾盒、N次贴、拉链、吸管……
 
    开普勒说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规则也很简单,我想我们没人喜欢复杂。少!就是多。
 
    永远没有最完美的产品,只能用最完美主义的态度去追求近乎完美的结果。
 
    一把好椅子只能支撑节目的前半程亮点,复赛之后,好声音又会陷入以往选秀的桎梏和限制,拿什么去应对?精益求精的态度。
 
    好声音的厉害之处是,它做了很多“最重要的小事”:专业购买版权,版权方全程专业指导;超高质量的乐队和音响;从草根到精英;从直播到录播;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这一切看似不起眼的事,加在一起形成了质变。功夫在戏外,好产品来自于对细节的苛刻追求和微小累积。
 
    正面的那把红椅子转来转去煞是好看,但真正的好产品源自从内到外每一个步骤的苛求:音响、摄像、串词、流程、节奏……
 
    解决冲突的方案,往往是简单直白,一眼万年。而后续的推进与更新的过程,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试错与继续试错的旅途。拿微信来说,语音推送、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功能如何一一选择?节奏如何一一把握?没有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产品的深刻认知,很难做到这些。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一个简单创意与真诚细致的综合产物,任何完成这两点任务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一个成功的,甚至是伟大的产品。重要的不是天赋和聪明,而是用心。不管是解决冲突的直白创意,还是对细节孜孜不倦地追求,没有心意,断然做不好产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