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先讲一个案例:

    家门口有一家西华逍遥镇胡辣汤馆,由于糊的过瘾,辣的够味,再加上配套的附加产品手抓饼、水煎包等做的地道,颇符合小区居民的口味,因此,每日 生意爆满,有时还要排队或等待许久才能吃上。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会有竞争,也许是因为生意太好了,并且就这一家,过了不久,就在这家胡辣汤馆的正对面,又开了一家同样打着“逍遥镇”的清真胡辣汤馆,开业伊始,为了招揽顾客,还特推出“买一碗送一个鸡蛋”的促销活动,这一举措,很有效,招来了不少的吃客,但好景不长,大概大半个月之后,这家新开的馆子却生意日渐清淡下来,虽然,促销活动还在照常进行,但前来的顾客看起来却稀少了。

    笔者决定前去探个究竟,进了门,里面就寥寥一个食客,无论是卖胡辣汤还是煎饼的,都抄着手站在那里,为了体验一下他们的产品,笔者买了三碗胡辣汤还有已经凉了的鸡蛋饼,然后,拎回家让家人品尝,却都直摇头,说不好喝,跟以前买的那家差远了,自己亲自尝了一下,不糊、不辣、不香,跟第一家根本没法比,最后,大家都剩下好多,自然,这家门店以后也就没再光顾过。又过了一段时间,经过那家胡辣汤馆,看到打出了转让的招牌。

    这家胡辣汤馆从开业到转让,时间并不长,它为何如此短命呢?这个案例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一,超越竞争对手,必须提供比竞争对手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低品质的竞争,无法撼动对手地位,反而只能给对方做陪衬。从 营销 的角度来讲,第二家采取跟随策略并没有错,这是一种低成本切入策略,它也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对手,可它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却是,提供了一个不合适或者说没有满足客户需求而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最后,仍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顾客如流愈发强大,而自己却步入没落。营销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它的基础是产品,没有比竞争对手更优良或差异化的产品,就不要轻易涉足该领域,否则,只会跌入陷阱,而成为竞争对手的笑柄。

    第二,运作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切忌硬碰硬。这家胡辣汤馆,虽然产品不比第一家,但如果避开这家竞争对手,不是在它对门,而是在离它较远的地方,尤其是竞争对手不能覆盖的地方,恐怕结局就不会这么凄惨。避实就虚,其实是一种商业智慧,也是一种生存发展之道。当年的娃哈哈非常可乐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跟它采取避开两乐的一二级优势市场,而深挖两乐薄弱的三四五级市场,即地县乡市场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么做,其实是另辟蹊径,避免了以卵击石,成功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因此,后来者,要尽可能选择竞争对手的缝隙市场,或者选择细分市场,这样就可以避其锋芒,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竞争相对缓和的市场环境,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更大的市场腾挪空间。

    第三,营销的终极目的是让推销成为不必要。当一个企业的产品,符合顾客的需求,且质量稳定可靠,那么,即使它不做促销活动,也同样会让顾客前来上门消费,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营销招式花样再多,促销优惠幅度再大,如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做保障,最终,仍然摆脱不了企业逐渐衰败的命运。比如,这家新开的胡辣汤馆推出的促销措施,不能说不好,但由于产品不能吸引顾客,其最终只能孤芳自赏。其实,营销应该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其战术手段功能应该是一时的,最终,它应该回归原点——产品上来,让一切的 销售 推广成为不必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