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干露露的借车展之势迅速提升知名度;刘翔代言让人记住了EMS;张瑞敏砸冰箱被人静静乐道;茅台在世界博览会上摔酒瓶,走上了世界……这些事情无不跟事件 营销 有关。

    上面的例子中简单分析就会发现,有的是自身的造势,有的是借势传播。造势的前提除了事件本身要具有新闻性外,还要产品过硬、企业有影响力能够引起媒体和受众的关注;借势的前提是关注度高的事件的内涵要与企业的价值相吻合,这才能起到一箭双雕(知名度与品牌内涵的双提升)。

    上升到品牌建设的角度,品牌的建设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品牌策略(我是谁)、第二步是推广(8大推广手段)、第三步是推广调研(品牌审计)。在品牌策略清晰的基础上,推广是品牌建设的重心,而事件营销又是品牌推广的核心。

    以奥迪品牌为例:它的核心理念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价值定位是进取、尊贵和动感。要让目标客户体验到这些价值,必须要有一个依托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通过产品(不同的车型强化不同的价值,例如A8强调尊贵)、企业(强调企业进取心、对科技的执着)、客户(以标杆客户树立进取、尊贵的形象,例如通过成功人士和各行业取得突出成绩的人)、体育(通过参加各种赛事体验产品的科技、进取和动感的基因)、音乐和艺术(通过对音乐和艺术的赞助体现奥迪尊贵和进取的一面)。

    奥迪的形象通过产品、企业、客户、体育、音乐和艺术来表现。这几个方面基本都是通过借势来传播,借标杆客户的势、借体育的势、借音乐的势、借艺术的势。即便产品和企业的传播也不免要借各种的势,产品明星代言、企业的慈善公益等等……

    因此,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要想引人关注,必须善于运用各种事件,事件运作的前提必须是有新闻性、消费者关注的、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像企业利用周年庆典的形式,希望能够造成轰动效应,是不现实的事情,除了企业掏钱跟媒体合作传播之外,无法引起社会的关注,事件本身没有新闻性、对消费者、会社会没有太多的价值。

    事件营销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总体要归为三类,即公益、聚焦和危机。这三类事件都是消费者关心的,因而具备较高的新闻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公益切入点是指企业通过对公益活动的支持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不少企业各施所长,通过捐助、广告、活动等形式展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达到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及美誉度的目的。

    聚焦事件是指消费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企业可以及时抓住聚焦事件,结合企业的传播或 销售 目的展开新闻“搭车”、广告投放和主题公关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华泰宝利格借 北京 7.21大雨的势,自拍视频真人演示司机水下脱困,帮助更多的司机了解水下如何脱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社会危机和企业自身的危机。社会危机指危害社会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疾病等。企业自身的危机是因管理不善、同业竞争或者外界特殊事件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时,企业可以通过对公益的支持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管理不善、同业竞争或者外界特殊事件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针对危机,企业必须及时采取一系列自救行动,以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甚至化被动为主动,借势造势进一步宣传和塑造企业形象。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