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你还在沉迷于销售吗?如果你仍然因为产品销量低迷,就降价格加奖励;如果一出现呆坏帐,你就说人员素质差,打官司抓人;如果竞争对手一模仿,你就手足无措;如果你仍然坚定的认为,销售有问题就是销售本身的问题,那麽你就是:沉迷于销售没有真正开始营销

    很多企业为了证明,自己已经进入营销的境界,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甚至是花了很多心思。他们把促销员都更名为营销代表,把销售副总封为营销总监,建立一个庞大的市场部指挥销售部,请来所谓的营销专家做营销诊断,就以为自己进入营销阶段了。

    但这其实还是用销售的手段解决销售的问题,只不过是借用了营销的名义来自己骗自己。在销售低迷时才考虑营销,是假营销!在销售一开始的时候就考虑营销,是伪营销;因为太晚了,真正的营销在销售一开始,其实已经基本结束!

    销售就是:“走出去,把话说出去,把货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再简单一点,销售就是卖货加收钱。

    目前我们很多的企业还是有赊销的,很多销售人员还在与公司因为呆帐的分担,而发生纠纷,尽管很多公司把欠款额度美化成了信用基数,但必须承认,我们甚至连就是卖货加收钱的销售,还没有做好。

    营销是什麽呢?我们有很多的答案,很多只知道是什麽,而不知道为什么的答案。这些答案大多数是西方的,因为它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字典里;在一次营销总监峰会上,一位中国的总监也给出了东方的答案,他说:“营销就是营造销售的氛围。

    ”当时他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我也认为这是一个突破性的答案,起码这已经有了为什么的成分。

    简单的讲:营销就是经营和销售的管理。一个企业失败了,不是败在销售,就肯定是败在经营和管理,不会有其他原因。但一个企业要成功,就必须经营和销售都要过硬。营销是一把刀,销售是刀刃,经营就是刀柄。人们总是喜欢炫耀刀刃如何锋利,却总也握不牢刀柄。

    千万不要错误的认为,那些沉迷销售的企业都很糟糕,那些沉迷销售的人都很愚蠢。其实沉迷于销售的,恰恰是销售的高手!这就象那些游过防鲨网的,都是游泳好手的道理一样。这些人都是卖货和收钱的好手,而且肯走路会说话。

    他们有强烈的自信,他们甚至喜欢去应对那些最糟糕的状况。对销售的沉迷,让他们忽视经营,这从根本上导致了营销与企业的脱节。企业加销售,只能产生规模,规模不断扩大,利润越来越少;只有企业加营销才能产生利润。

    当营销的天平稍稍倾斜于销售的时候,就会带来混乱,但这种混乱其实有利于企业发展,所以我们很多企业,都把自己的发展状态称为混乱前进。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强调:“那些实现跨越的企业,人们在转变完成之前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卓越的转变正在进行中,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对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这是对企业混乱前进的最形象描述。

    但这个天平不能再倾斜,在营销的天平中,如果经营对销售的倾斜过大,就象在销售的天平中,收钱对卖货倾斜过大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个重卖货轻收钱,增加风险;一个重销售清经营,损失利润。

   事实是,目前我们对企业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以规模论英雄的销售阶段。我们总是询问企业:占地多大?产能多大?销售额多少?员工多少?我们甚至很少问一个企业的销售网络结构。但我们最应该知道的就是它的赢利状况。

    很多企业都做过转向营销阶段的努力,他们都推动过,试图将经营和销售整合连接起来的变革,但大多数情况下,对销售的沉迷,都冠冕堂皇的成为了不能营销的理由。因为销售的力量过于强大,变革不是推动不了,就是流于形式,营销反而成了附庸。事实证明:销售系统越是强大的企业,从销售到营销的难度就越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