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西游记的主题曲的歌词主题曲的歌词是这样写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着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从事营销的人员又何尝不是呀,带着梦想,怀揣着激情,常年奔波在城市之间,穿梭于街道之中,往返于终端,每日 与拒绝为伴,辛苦为餐,和家庭也往往也是离多聚少,斗转星移,时间如梭,也许你已修成正果,也许你还在基层漂泊;迷茫,彷徨,也许你焦躁不安,面临抉择;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虽经磨难,长途跋涉,可最终结局是取得真经,然而,做销售的你呢,敢问路在何方呢?

    近段时间常有朋友和我沟通交流这个事情,探讨今后的出路,倍感压力,大家都明白销售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远比临时抱佛脚好的多,所以笔者思考良久,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一.职场的终结者

    由于职场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很多人苦心经营,利用企业所赋予的平台,展现自我的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1.媳妇熬成婆型

    此类人经过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功劳一般,可是苦劳描绘的让你感动的泪流满面,终于混个一官半职,特定的企业环境与时间成就了自身,此时已到三十而立或已经奔四,往上继续进攻,恐怕难矣,所以只有竭尽全力,不停地奋力杀敌,攻占山头,上对上司惟命是从,紧随其后,下还有新生力量的围追堵截,脱离现有的企业环境,已经很难在职场江湖有很大的突破,只有安守立命,厮守自己的销售瓷饭碗。

    2.职场的黑马型

    此类人群通过自身艰苦卓越的奋斗,而且自身内力深厚,有自己修炼的独特武功秘籍,不论是单枪匹马或带兵打仗,都能冲出市场重围,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在行业江湖中有一定威望,在企业中也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温饱金钱对此类人群已不是那么重要,追求的是境界与价值,即使离开原有企业,同样也是炙手可热,竞相追逐,也能号令四方,携手自己的得力干将,投奔新的东家,继续能呼风唤雨,再创佳绩。此类一般被营销人员供奉为职场的终极目标。

    3.机遇型

    “长的的好不如嫁的好,”,虽学历非出名校,但进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知名企业,“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虽然当时也并不明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由于吉人自有天相,盲打盲撞也选对了,进入企业后,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市场,于是乎稍加努力,业绩扶摇直上,同时,跟对了组织,迅速成为领导的新宠。

    4.温饱型

    此类人群占据多数,也是重点讨论的对象,温饱型也分以下几种:

    1.蒲公英型漂到那里,那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处,从参加工作起,就不停地变换工作,短到一个月,长则一年,对于行业,都是略知一二,皮毛而已,只会哀叹不得志。

    2.元老型一种是胸无大志,头无所想,自我满足,扎根于企业,从未图发展;

    一种是想法甚多,机遇甚衰,同时没有理清组织内部的关系,同样也一直在基层,前提是所在企业在基层待遇还算可以。

    小结:选择大于努力,如果在一个企业满足不了“升官发财”,也看不到“升官发财”,

    非自身原因的前提前,只能分道扬镳,另寻新欢,否则,只会浪费自己的青春时间,同样,即使是如鱼得水,也要居安思危,苦修内功,毕竟所从事的工作,每日 都在变化。

    二.创业先锋

    1.被迫型创业

    (1)企业效益不好,甚至倒闭(2)被企业所淘汰,又不想在企业待

    (3)年龄已达到从事销售职业下岗的阶段(4)对职场无望

    2.梦想型创业职场已经无法满足梦想,创业才是最佳出路。

    营销人从事创业,很多和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有关,这样相对容易,拥有一定的客户渠道资源优势,同时对行业也相对熟悉,更懂得如何处理与厂家的关系,容易操作。创业路上多艰辛,在准备创业之前,天时,地利,人和,最低得具备一项,否则,笔者自己认为败多胜少。

    三.咨询与策划

    体道的目的是悟道,悟道的目的是为了传道。经过市场一线的多年修炼,历经战场斗争不断,看风云变幻,仍笑傲江湖,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思维的高度,多年的实战经验,很多营销策划公司的营销咨询师,商业合伙人都是从企业的老总,销售总监,大区经理转过来的,营销用实战去证明最具说服力。

    修行的目的在悟道,实现自我,吾日三省几个路在何方,给予自己危机,激发自己动力,路在脚下,只有不停的努力奋斗,给自己的脚下放垫脚石,才会缩短与成功的高度,否则,无论路在何方,都为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